•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李云鹏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李云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拉斯奎镇第二中心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提到了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数学教学观念转变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下面,本人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取“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三、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能力培养
  1.重视数学应用价值的挖潜,由学科数学观向生活数学观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在过去一个历史阶段里一直深陷于难学、枯燥、远离生活,理性化程度太高的这样一个怪圈里,使很多人在数学学习面前成了失败者,或是在实践中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无能为力,形成了高分数低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现象,从而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摆在师生面前的是“学科中的数学”,如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展现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这就是让数学回到学生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2.重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由聆听吸吮型向活动参与型转变
  众所周知,人的实践能力是在参与现实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
  四、灵活运用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创造学习情境。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我们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过程,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要在重点、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样就能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客观需要。
  其次要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特征,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设计操作程序,提供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产生“乐学”的心理倾向。
  再次要创设竞争情境。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正确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入情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用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如果喜欢数学教师就会直接喜欢数学课,从而产生“乐学”情感。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多一点鼓励、表扬,少一点批评、训斥,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长期保持学习兴趣。
  五、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l.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到知识、做对题,还要在做对的基础上加快做题速度,最后达到又对又快的目的。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题能口算的尽量口算,能简算的尽量简算。经常开展数学竞赛,采用抢答、计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2.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无论什么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错或做不出也不要紧,只要能够通过做题,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
  第二,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敢于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拿出自己独特的解法。
  第三,狠抓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可采用看图编题,看算式编题,补充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等方法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点击次数:24  发布日期:2023/10/10 15:22:3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