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小学美术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有效策略熊 勤

论小学美术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有效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熊勤

摘要:小学美术迎来优教提质效果实现需要执教者采用行之有效策略来实施。本文探讨了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利用多媒体助教、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估手段等三种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优教提质  实现  有效策略

随着“双减”“提质”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和“三活课堂增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县教育在高质量目标奋进中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美术作为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有着鲜明的视觉型特征,由于其担当的是素质教育责任和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教育职责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一线执教者在教育展开中既要重视教育过程的优化效果,又要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提升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的实施,通过多样化的提质之匙对学生的美术关键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同时还要肩负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审美感觉和创造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担当。所以,在如今的美术课堂不能再“蹈”老师在黑板上作画学生跟着模仿这样的“复辙”,要重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锻炼和收获,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都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沿着有思维价值的话资进行对话。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小学美术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有效策略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美术课堂优教提质的必要基础,更是师生观点相互沟通、思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而实现这种良性互动“不是曹操说到就到”,需要教师以“三活课堂”中的“活力再现”理念作引领而选择相关策略来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心理自由的安全感的基础上进行良性互动。在这种融洽的教育气氛中学生主体性是非常强的,没有心理约束感的他们不仅可以主动的思考和进行思维碰撞,并且有勇气去发现问题以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还可以主动勇敢地去应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正是由于有这种不可阻挡的主体之势,课堂优教提质效果的实现才能得到学生主体的人脉支持而进行积极有效的良性互动。落实到实践中,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其实并不要什么特殊的教学策略,有时我们少批评、多包容就可以让学生倍感学习自由、思维自由。例如,我在执教《多面人》一课中,在没有简介作者毕加索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任何信息的情况下让学生说一说欣赏《多拉·玛尔》的观后感。开始时很多学生还很拘束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生怕说错。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渐渐说出了“不好看”“很怪异”“感觉很丑”等感觉时,见我仍然没有批评和否定他们的观点,于是观点中所到的词汇就越来越多了。从这个教学现象可以看出,只要课堂氛围自由,多一些包容,那我们就可以一言不发收获很多学生主体参与,环境促成的“优学”自然就给“优教”让路,向着“提质”奔去。

二、利用多媒体助力教学灵活性、交互性的实现

在传统美术教学实施中执教者经常采用的是演示讲解和让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易操作但不能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和促成主体性增加,更不能适应“三活课堂增智”课改理念所要求的教学新形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机会。功能强大的它由于集声音、文字和图像为一体的且有良好交互性、控制性特点,十分适用于美术这种视觉型学科的教育实施。因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经常需要展示形象直观的图片和教材插图,这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的特点相一致且能满足。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执教者还可以利用网上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而富有新意的学习环境,更能使优教变成现实。例如,在教学《会响的玩具》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玩具制作要领,在动画呈现下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其操作步骤。在展示作品“比更响”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中AU软件帮助检测声音响度的大小和音色。这样的教学既有很好的灵活性又将多媒体的交互性进行了有效结合,在优教的过程中更能帮助学生发展多种能力,实现提质效果。

三、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估手段促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乐趣

由于小学美术是义教阶段的学科,其教学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任何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的课堂都不能说是优教或者提质的课堂。所以,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就不能看有几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或者有几幅画作效果好就视为一堂好课。而是要看教师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优教提质策略,是否做到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是否开展了分层评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看学生画出了什么作品而不看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表达和态度变化。在课堂实施的评估策略是否具有科学性首先要看对学生的美术创作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评价肯定,任何学生作品都要站在学生年龄层次来评价,这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乐趣而变得有信心、有兴趣,发掘出他们对绘画的潜能。而一些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还要从他们现有基础来看作品的进步点,要寻找进步点来给予称赞和认可。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估手段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作为何会受到如此的评价,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如何在未来的作业中加以改进,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只有如此,我们的教学评价才有了意义。优教才能得到助力,提质效果才能得以实现。

总之,在“双减”全面推进的今天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才能使小学美术优教提质效果得以高质量实现,而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有变化,让美术教学变得更为直观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极大地在优教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提质效果。

参考文献:

[1]戴九大,论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年

[2]吴晔文,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山海经:打拼2020年


点击次数:13  发布日期:2023/10/10 15:19:2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