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有效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李 斌
“双减”背景下有效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四川省武胜县飞龙小学校 李斌
摘要:呼唤高质量育人的“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教学实施者创新方法以实现有效教学。本文探讨了在促进有效作业形成的优化设计时应具备提高作业品质、科学控制作业量、增强作业的实践性、作业形式应多样等多项优化设计的实践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双减” 有效作业 优化设计
“双减”政策的落实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出现高质量的育人效果。为此而出现的有效教学、有效管理和有效作业也随之变成一线教师眼中的探究行为和目标追求。作为数学教学的实施者自然也应在数学课堂育人追求上探寻有效教学、有效管理和有效作业的优化实践路径,使自我担当的数学教学育人变成高质量效果出现在学生发展中。近年来在数学新课标指导下我开启了有效作业优化设计的探寻之旅,以使作业更好地发挥其应有培能育人作用,成为高质量教学的突破口。接下来的文稿中我将数学有效作业的优化设计之心得予以分享。
一、提高作业品质
提高作业品质是我们优化设计实施的初衷,也是高效落实“双减”要求的必然追求。传统作业虽然也在强调优化设计,但我认为用选择一词更为合适,原因在于他们的培养目标是“应试”而不是学生能力发展为径的素养培养。他们所谓设计的作业在知识面上是“面面俱到”,实施对象上是“统一测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既对不住优秀学生也顾及不了后进学生,解决不好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作业设计又何可以称之为高质量。所以,提高作业品质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以及课堂落实情况来进行设计,特别是针对学生在课堂巩固时出现的不足和欠缺来进行实施,在设计操作上要对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删减调整,并尽可能地考虑到作业在培能育人过程中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要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的实施原则,同时也要体现出思维的启发性、知识的巩固性的原则,这样才能优化生产出高质量的数学作业成品来,并在实施中充分地发挥出作业的应有培能育人效能,从而为学生奠基和更好地推动他们发展。
二、科学控制作业量
传统作业因为量大,大多又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性作业,所以被称为“题海”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当前大力提倡减轻负担的“双减”背景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降低作业的重复性劳作,强调任务的最优化设计,除了在品质上要最优外还应在数量上表现为题型和个数的最优。要知道,学生课余生活不应是作业填塞的天地,应用“丰富多彩”来形容童年生活的空间。对于每次作业实施,实施者都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充分的思考,要从练习题目的难度、方式等方面去对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完成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考量,而不只是数量的问题。通常,低段的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实施不应有家庭作业出现,“双减”实施后对中段及以上学生作了60分钟的界限,而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作业我认为不宜超过30分钟。加班加点做数学作业不应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更有悖“双减”精神。作为实施者在分层优化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作业习惯和个体能力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量。
三、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数学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进行纸上运算和解决试卷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现实中的问题通过数学化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从而可以对生活进行反哺,为高质量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故而,我们在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作业内容类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作业生活化,增强实践性。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让数学从书面上走向至生活来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反哺中才能变成现实,才能使数学这个工具的实践意义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感觉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是非常有用的,其适用的普遍性也是非常广泛的。这样才能使他们主体性大增,更乐于作业的积极参与。
四、作业形式应多样
千篇一律的计算题目和运算方式,是数学作业让学生感受实在太枯燥的重要原因。传统作业就是如此,越来越多学生的厌学情绪的滋生就与作业内容的不丰和形式的单一有着直接关联。如今,“双减”要求高质量育人。落实在课堂上“做加法”的效果实现就要求实施者要做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为此,我们要注重对作业内容进行改革的创新探索,使其形式紧跟内容变得更加多样,有多种类型满足学有差异学生的选择,既不做到“一刀切”的作业实施更不提“齐步走”的评价要求,尽可能在作业实施的整个环节体现为多元化。这样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参与的兴趣,还可以扩大他们的眼界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转知变能更具速度性。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学科综合知识与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促进“四能”有效发展,从而提升他们对生活进行反哺的关键能力和数学素养。
当然,高质量的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还有很多讲究和路径可选。作为“双减”推进落实的实施不能仅限于这几项要求作“挣扎”,更要创新方法去实施。并在不断反思中找到更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的作业习惯和需求。这样,才能使其既满足作业需要又可以使有效作业的作用发挥殆尽,成为高质量育人。总而言之,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合乎“双减”要求的、开放性的作业,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能育人的训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教室作为作业实施主要的阵地,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后服务这个小战场和家庭作业这个分战场,强调发展观念,使学生在愉快的作业实践中获得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提高培养。
参考文献:
[1]徐良福,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问题研究[J].新校园,2021年。
[2]梁红梅,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例谈[J].中小学管理,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