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信息技术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有效方法尹红

论信息技术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初级中学校  尹红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强化优教提质效果实现就必须探寻有效方法来践之。本文探讨了趣味教学法、同伴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三种助力信息技术课堂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优教提质  实现  有效方法

信息技术在新课标中以崭新的名字---信息科技进入我们的视野,其名之改,并非是无意义的,更说明了其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赋能的新兴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它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认识和计算思维为出发点的课程,并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具备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他们数字化创新能力。并能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支撑终生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数字化工具,从而为他们在信息社会中能获取到更好的生存资源奠定基础。本文根据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该课程的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有效方法谈谈探寻心得。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当一个人对一个问题感兴趣时,他就会开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路径。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欲让学生成为主体能积极学就必须在优教中强化趣味性实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趣味教学法实施中让他们更有好之者的动力现实中我发现,每次接管七年级班时,都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亲自使用过或很少使用计算机,他们基本具备计算机如何操作的方法和知识电脑盲也不过分面对这样“起步晚”的学生,我们唯有强化兴趣培养才能让他们对信息技术有学习需要,才能以主体姿态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互帮互助

二、运用同伴教学法进行实施

同伴教学法是一种以一位同学教导另外一位同学的个别式的授课辅助性方式,它主要被应用在课堂巩固环节中。其实施旨在利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展开教与学,让基础好的同学扮演“教师”形象来调动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积极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并通过此径实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形成合作互助精神。

事实上,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学生呈现出的个体差别,是由初始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同因素引起的“后天差异”,如果帮助及时、指导有方,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和学习条件,他们都可以达到信息技术课程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因为信息技术这门科技课程的特殊性及同学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不同,要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获得教师亲自的个别化辅导,是不现实的。而采用同伴教学法正是为解决这样个别化辅导难问题而进课堂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师无法兼顾到全部的问题。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把教学要求和知识要点通过微课发布给学生,让他们沿着方法指引能够在自主预习中有的放矢,对教材有一定的初识度,为新知学习具备一定基础铺垫。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学力有选择地执行预习要求,对自己的学习难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在学习word中表格的添加与绘制方法时我们实施这种教学法,就可以把新授时间放在对一些关键和难点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讲解,并且进行操作示范。之后,就将大部分的时间作为动手操作机会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此过程中挑选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成为老师的“伙伴教师”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解决操作难的问题。当他们发现同伴有困难就可以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实现学习目标获得成功。这样实施既减轻了教师辅导压力又很好地培养了生生之间的友谊,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既可以体现于课堂中又可以延伸于课堂之外,从而极大地拓宽了课堂实施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优教提质效果。

三、践行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新课标倡导的也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优教之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践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引入到课堂实施之前,教师必须要对整个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特别是“任务”的设置必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虑,任务担当者到底是学生个体还是合作小组,他们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否解决任务中的每个问题。还有,问题的提出又通过怎样的情境作平台,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欲又应通过什么样的导语来组织实施。这些考虑清楚并进行了合理的方案设计,那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实施就可以获得优教提质效果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基本知识来执行这些问题任务解决的时候,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贯穿在动手操作通过潜在经验的调动利用,让学生沿着微课给予的方法指引,去解决一个个问题,实现任务自解或者合作完成。这种实施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有目标的驱动情况下进行学习和练习,对他们保持一个很好的好之者形象特别是学习兴趣提高上也有好处在这种实施中,对他们能力培养更有很大帮助不仅是问题解决能力,还有合作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学习方法运用能力等都可以在其中得到培养或者发展,是一种典型的提质增质效果的体现

当然,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科技的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自身优势,其也可以为自身教学实施提供优教路径作为执教者,在信息技术优教提质效果实现的方法探寻中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更要创造一种能促进学生积极学的学习氛围作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平台,让原本死板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造时间与空间,发展他们信息科技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的教学而提效[J].电小学电教,2019年。

[2]曾利川,论“双减”下信息技术优教效果的实现方法[J].素质教育,2020年。


点击次数:37  发布日期:2023/7/10 10:42:1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