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冉海波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四川省武胜县城东学校 冉海波
摘要: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能高效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目标。本文探讨了问题式教学法实施的几个重要流程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式教学法 有效实施
学贵有疑,教贵启思。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开启学生思维是“教有疑”理念在建构初中高效数学课堂中的“常用套路”,其目标就是要转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将其转变为“启发式”教育实施。这种新的教与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改善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效果,有助于师生们以协调的方式解决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某些困惑。这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施质量,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主体性,深化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启发。而且,在特定的数学课堂中,采用问题式的方法进行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兴趣和探索热情,并使其更好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故而,在我的数学课堂中就将问题式教学法作为了教学实施的常践策略。但是,这样的教法要获得较好有效性还需要我们结合精准的实施路径才能将“效”收获于囊中。
一、坚持由简至难的问题设计原则
实施问题式教学,必要前提就是“问”的设计。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在备课设计环节中。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像备课一样高度重视外还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和学情分析,只有二者的深度结合,才能在思考中找到问题设计的着力点和学生的思维现实。一堂数学课中,虽问不止一个,但关键性问题的设计必须谨慎,特别是在过渡性提问和化难性提问上,必须精心思考,从教的需要和学的现实结合出发,由浅入深,由简至难,设计出具有思维层次的“问题群”出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思维训练,进而在进阶中实现高阶思维培养。例如,在设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方案中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进行问题设计,通过三步设问引导学生沿着思维梯度而上。实施方法就是在利用多媒体出示“等腰三角形”时就接着出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怎样对折才能重合”“在重合中你发现了哪些是相等的”三个问题。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就引导学生利用已备好的等腰三角形实物图片进行动手对折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观察、思考中完成“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学习行为。这样的设计既顺应了学生认知规律又合乎教学流程展开,对于我们提效来说就有了很好保障。
二、问题抛出需要找准时机实施
在数学教学实施中,每一个细节的展开都是有目的的,实施问题式教学法贵在启思诱想,它关系到一个知识点能否被学生重视和理解。这也是对老师们落实“教有疑”能力的一种考验。因此,在进行数学问题抛出时要尽可能地找准时机而“发射”,不能只顾自己任务推进而忽视学生思维现实,要把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融合在一起来考量和组织,并且要注意把这节课的主要目标达成的时间安排好,路径选择准,细节做到位。只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他们才能更快地更好地融入到话题当中,成为对话主体。比如,在给同学们讲解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火车进洞或者过桥”类问题时就可以采取问题式教学法来实施,其过程可以直奔主题而展开,并利用同学们自己的乘车经历来引导同学们诱发场景思考,也可以从“已知量”与“未知量”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设置,仔细发现隧道路程、车头,车身各个长度的关系,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未知数设定为“x”,再运用“等式性质”列出方程来。这个时候,我们要正式地进入题目的解决过程,要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领悟,去建立等式并去解等式。如此实施,在师生互动配合下,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答。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学会了思考和解题的方法,实现了启疑。
三、鼓励学生在情境创设中质疑
利用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无疑是促进学生更好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路径。如今,新课标强烈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具体数学思维,能用此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围绕于此,我们就可利用问题式教学法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实现。实施中,通过上述两个环节我们就可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将其落实了。例如,在引导学生解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创设趣味性极强的问题情境---“平面几何中的小马过河”来触发学生思维之弦,诱发他们思考。这样的“触动”带给学生的趣味和诱思都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刺激,其在优教提质中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四、激励评价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人不激不励。思维不激励不赏识同样得不到异常活跃的效果。实施问题式教学,不能仅注重答案的正确性而不顾及学生思维拐角的激励性。很多教师在启而不发之际容易情绪突变,不注重思维引领,更不强调思考有深度。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能浮于表面而不作进一步思考。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高阶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获得深度思考带来的愉悦体验。这才是我们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最终追求。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异同以促进知识更好地建构和同化。结果很多学生由于在我的激励下充分地经历了深度思考并获得了接近真正答案的结论,在我大放赞美之词后他们主体性又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这一章很有难度的知识结果学生掌握得相当好。
综上所述,将问题式教学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实施中,是我们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方式,而对于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线老师来说,我们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对问题式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细化,尽量让它的含义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以启发学生的智能智慧。
参考文献:
[1]赵红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8(12)。
[2]章晓岚,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