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实践出真知 ——论社会实践活动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唐丽娟

实践出真知—   

论社会实践活动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       唐丽娟   

  “德育教育”历来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亦是中国传统美德中育人的核心内容。他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更是孩子德育启蒙的关键时期。在传统、单一、被动的德育说教方式收效甚微的今天,主动、多元、新颖的德育教育方式不断出现。而社会实践活动就算其中较有效的一种德育教育方式。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呈现

小学低年级学生是指年龄一般为6岁到10岁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孩子年龄小、思想单纯,应该是最让父母感觉贴心的“小棉袄”。可事实并非如此。最近几年,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中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孩子甚至打闹家长、辱骂老师。在不少孩子的心中,享受父母长辈的关心照顾是理所当然,他们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不懂得体谅父母,稍有不从,就大哭大闹迫使家长“遂意”,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对父母发脾气,态度粗暴、生硬,在家里“称王称霸”。在学校,只要犯了错误,老师一批评,就语言攻击老师,越发和老师对着干,甚至因此背地里辱骂老师。这种德育教育的认知误区,使得他们无法正视自己,不能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意志薄弱、责任心差,遇难则退,甚至稍受挫折则自残自杀……这反映出当今小学低年级孩子被动的、单一的家庭德育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和无效。同时也提醒我们,主动的、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成为德育教育的最好途径。

同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人格和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是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对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其批评、严厉约束,不如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看、爱探索、爱实践的年龄特点,对症下药,让他们亲自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自己体会、反思、明辨是非,从而潜移默化的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提升集体责任感、道德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实践活动取得的效果从上学期开始,学校

低年级小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素质,同时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新课程还特别强调,必须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德育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就是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敢于探索、勇于反思: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敢于承担责任”等方面为落脚点,加强学生人格的培养。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倡导社会实践活动对德育工作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同时,对新时代的班主任又有更高的要求。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目标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反思的德育教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同时,让他们通过亲自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从中自己体会、反思、明辨是非,从而潜移默化的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满足他们的探索欲,让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生,促进师生更好的沟通与相互理解,让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有一个更大的突破。集中体现在:

1.通过孩子亲自体验,增强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怀和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通过其自己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妈妈做一件事”等,使低年级学生萌发感恩之情,提升他们的修养和觉悟,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其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参观博物馆、党工委纪念馆,能够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并能继承和发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等。

2.通过实践和反思,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一系列常规习惯。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做一个文明讲理、勤奋好学的小学生。并让其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一点点感悟、反思和落实。在家后能主动帮父母长辈洗衣服、洗脚,搀扶他们行走,做力所能力的家务。在校能够帮助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为班级争光。

    3.通过校内、校外结合实践,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孝顺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对父母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熟知于心,明白父母十月怀胎和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不易,珍爱父母的劳动成果,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接受父母的劝告。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懂礼仪、守规矩。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听在家、在校都要文明礼貌,遵守学校的规范制度、不随便乱扔垃圾,不破坏社会、学校公共设施等。不再做家中的“小皇帝”、“小霸王”,懂得照顾、关心、体贴别人。不再在学校做“问题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是一切进步的基础。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一种奉献,化小爱为大爱,敬重一切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6.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深化德育教育的轨迹,摒弃传统德育教育不合时宜的东西,在扬弃中发展新的适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理论,并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大半年的课题实践研究,学生的德育品质和教师的德育教育方法得到了有效提升、使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深入人心。

   (1学生方面

首先,自从开展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德育教育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孝亲尊师的风气日盛,文明礼仪习惯逐渐形成,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能主动打招呼,在校内外懂得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卫生习惯也得到巩固。纪律习惯有所进步。

其次,懂得尊重老师、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珍爱父母的劳动成果,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接受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和劝告。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也不再任性娇惯了,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事了。比如:暑假期间,家长每天早早上班,孩子们不再睡懒觉,而是早早起床打扫房间、帮家长洗衣服做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社会行为不断规范。在乘坐公共汽车时,能看见学生主动给老人让座。看见马路上的垃圾,能主动捡拾;不再乱要零花钱;平时能主动爱护小区里面的公共设施;有较强的意识;学生的良好品行日渐形成。

    (2)教师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结合我校“六大德育育人主题教育”开展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参观华亭市党工委纪念馆》和《参观华亭市博物馆》以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方法的德育教育走近了每一位德育班主任的心。老师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学生的特点,提出自己对德育教育的新认识。总结出一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策略,将理论付诸实践中,使我们自己得到了锤炼,科研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3)家长方面

    家长们通过学校开展“调查问卷”和“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德育作业”系列活动,学会了教育方法,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并逐渐改变了不良的习惯和行为,更新观念,为孩子做好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注重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教育局面。

    (4)社会认可方面

    我们的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德育教育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大家都觉得当前社会现状,开展多彩的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德育教育活动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时。通过这些活动开展,我校师生精神面貌和校园风气根本好转,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坚持以社会实践为德育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力争将“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德育教育”办成我校的特色教育,开创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新路径。

 


点击次数:18  发布日期:2023/6/29 10:31:0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