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应用蒋伯华
互动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应用
四川省武胜县清平初级中学校 蒋伯华
摘要:互动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实践应用有利于促进该课程育人实施走出“师授生受”的“应试”泥潭,走向优教提质境地。本文探讨了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动、在平等中互动、在学用中互动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互动式教学 实践应用
课改一轮又一轮的实施,让很多学科课堂已走出了“师授生受”的“应试”泥潭,但在重思想教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却还在沿用着传统的“以灌代教”的实施方式。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使得该学科课程显得太过僵硬,缺乏生机。在这样的课堂上,本应起着主导作用的老师却以主体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而学生则是被动地聆听。再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分数”,忽视了他们学习过程体验,使得他们倍感枯燥,缺乏主体性。“五育合一”的推进,有了更多探索教法实施的机会,特别是“双减”的实施更坚定了我加大课堂改革的信心。正是基于这样现实,我在探索中发现了互动式教学能带给道德与法治课无疑生机和活力,能使其以优教提效的效果惠及学生发展。下面,我聊聊其实施。
一、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动
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欲优教提质得先改变“一言堂”下的“满堂灌”方式,方可取得实效。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较为简单,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即老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们坐着静听。这种没有以互动为途径的教学展开,难以满足学生好动需求。而采取合作学习,学生在熟悉的同学面前没有那种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感,心理自由感更强,思维也敢张扬,故而在互动对话时更有主动性。所以,在实施中我常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互动,让学生在组内对话。例如在《敬畏生命》的课堂上,欲使学生理解“生命既是坚强的又是脆弱的”这一看似矛盾的说法,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课堂上,很多学生针对案例阅读触发了情感,于是在互动交流环节明显有了“我要说”的主体性,故而敢于张口表达生命至上的观点。实践表明,在课堂上展开合作学习,更利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发力。而且这样的平台还能使同学们更加有心理自由感,主人翁意识更强。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优教方式,它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频度和效度,从而有利于促进道德与法治走向高效育人的境地。
二、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平等中互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居高临下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这种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下达命令”与“执行命令”的服从。而思想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互换和思想的感染,没有平等为前提的教学实施难以体现以情育人和以理服人。传统课堂上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是不平等地位造成的,制约着课堂互动。而营造民主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则可以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因为,现在的中学生还处在生命中的一个发育时期,他们还不具有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和“我要说”的大胆意识。所以,在促进互动展开时老师们不能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老师站到了正确的位置---主导,能以引导者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在面带微笑、心平气和的交流中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关系。所以,在优教提质目的达成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线教师,要精心设计互动主题,让学生受“问”而动,积极思考,敢于把自己的思维成果对师、对生表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互动话题不宜设计成多密度、小步子的话题,思维跨度过小的问题即使引起了师生互动的展开,也象是在牵着走,不利于深度交流。
三、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学用中互动
在互动式教学展开中,创设情景辅助实施是促进有深度互动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一点,需要那些强调教学任务快速完成的教师应作出观念改革。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安排预留一定的时间来作为情景教学所用,充分研读教材,把其进行生活化设计,创设生活情景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通过角色实践的方式促进知识巩固消化,变成道德实践能力。通过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扮演中运用所学知识,既可以增加课堂生生互动的频次又可以提升学生知识应用的反哺能力,进而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解决现实问题。例如《维护秩序》,老师可以在处理基本知识方面“少说精讲”,滕出时间展开生活情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扮演社会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展现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对社会规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体会同一社会秩序和规定在不同人眼里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也是不同的主观原因。通过这样实施可以使同学们在情景互动中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但这种扮演式情景展开需要老师设置排练的时间,让学生在排练中多作交流互动,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才能,能将知识应用合理设计在扮演中。课堂正式扮演开始可以选择两三支队伍来进行比赛,其他以评委的身份参与。不管同学们在情景中如何扮演,这种互动带给他们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老师要适时地给予他们激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参与热情和增强主体兴趣,才能使学用有机结合,促能快速形成。
总之,“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欲获得优教提质效果需要互动式教学法来促进预期变现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把课改所获积极化为教学行动,创新实施应用方法,纠正教学中存在的不当做法,运用新的理念和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实施环境,优化教与学,从而在教学效果提升中实现提质育人。
参考文献:
[1]李兴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初探[J].教育学,2021年。
[2]郑夏梅,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