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简付娟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广西陆川县电教仪器站    简付娟

 

摘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随着技术以及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在行进的探索路上,应如何发挥技术的教育价值?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加大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研力度”、“围绕核心素养明确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

 

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与教学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与创新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需要从教学本质的角度解读新技术的教育价值,需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随着技术以及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在行进的探索路上,应如何发挥技术的教育价值?

   一、加大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研力度

    教学改革的重要主体之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教师没有不断地自我更新和持续地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的变革实践就很难持久地开展,甚至会停滞不前、半途而废。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推进,离不开教研活动这一教师生命成长的“土壤”。

   1丰富教研形式,“身临其境”体验变革价值

   近十年来,基于网络的“在线教研”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逐渐受到教师的青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研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渐渐改变着常规的教研活动,一些在线调查工具也让传统教研“互动”起来。如吴正宪教师团队开设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研修网”,面向全国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理论学习、课例观摩、评课交流等系列活动,集培训与教研于一体。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研,让更多的教师感受到优质教研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以及体验到新型教研形式下个性化学习的乐趣,让这些教师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研融合的受益者。这种“身临其境”的变革,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2巧设教研内容,“知行合一”探索教学变革

   据调查,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技术应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上,且不同学段、年龄、职务的教师的需求不同。因此,要面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设计不同的教研主题,加强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让不同教师群体在不同程度或层面上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二、围绕核心素养明确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无论技术如何应用于教育教学,其本质仍然是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称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融入在各学科教学之中。每个学科都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对发展核心素养有独特的贡献。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创新性的信息技术及相关教学应用的不断涌现,是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实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是否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应用于学习与教学之中。有些教师不容易理解技术对学科教学会有哪些帮助,对他们而言,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但却还没有被很好地应用于学习和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应以教学需求为导向,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交流。

   1根据学生思维与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呈现形式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对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的不适应,是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按教学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将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动态化,将难以准备的实物数字化,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2利用网络工具设计在线练习,丰富学习评价方式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调整学习的关键途径。在传统的练习中,学生要等到教师批改完并发下去之后才能获得反馈信息,这就错过了练习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具有针对性的在线练习,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反馈,便于师生及时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用好现有技术资源重建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班级授课以“一对多”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集体学习新知,课后通过作业独立完成知识内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网络发展,各种突破传统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翻转课堂”“项目学习”等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组织方式,构建出新型课程与教学形态。教学方式的变革,理论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目前,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实践探索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是理论发展的重要来源,因此,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不应静静等待,而要勇敢探索。

理想的翻转课堂利用网络连接技术拓宽课堂时空,变革传统教学流程,它需要集学习、评价、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在线学习平台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上述条件达不到时,我们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和资源尝试“校内翻转”,重建教学结构,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常燕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策略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9(15):80.

2】王庆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2017(2).

3】潘英霞.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12):83.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23/6/29 10:28: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