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幼儿劳动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周 秦

论幼儿劳动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第二幼儿园)

  要:培养幼儿劳动意识是培养他们劳动方法、习惯和技能的必要基础。幼儿园应将其作为一门课程进课表,做到常态化,拓展实践路径和优化方法实施。本文在探讨幼儿园强化幼儿劳动意识培养应秉持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实施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幼儿园  劳动教育  劳动意识  有效路径  培养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的起步培养教育,其担当着儿童早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启蒙教育重担。在现代儿童早期教育的进程中,部分幼儿园只重视儿童智能培养,忽视德、体、美、劳发展,这是不利于幼儿全面且协调发展这一培养要求的。我县倡导人才培养“五育合一”,就是要让幼儿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的启蒙培养。而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担当着幼儿劳动品格、意识、能力的培养重任,其丰富的育人价值是人生活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的当前,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更要创新实施策略强化劳动教育展开,让幼儿受到劳动意识得到熏陶、感染,为今后劳动潜能开掘奠基。

一、幼儿园强化幼儿劳动意识培养应秉持的基本原则  

(一)秉持趣味性原则。在幼儿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个体系中的一个关键项目,它应该被看作是幼儿教育的延伸、深化和扩展,而不是幼儿教育的外加或者一种装饰,更不能把之视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种负担。劳动教育作为园内的一种育人实施,应在坚持常态化的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策略和路径,通过趣味化处理,使劳动教育符合幼儿兴趣需要。

(二)秉持渐进性原则。在进行儿童劳动教育的时候,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与父母在家里都要秉持渐进性原则,做到以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基础而进行安排,不宜超负荷设计,让儿童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劳动难度加大过程中做到适应性升级,从而逐渐地使儿童能接受劳动并增强劳动能力和意识,切莫伤了幼儿劳动兴趣和参与需要。特别是在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更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结合幼儿各个年龄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有符合需要的劳动培训方案。

(三)秉持一致性原则。幼儿教育是“三教”携手的结果,不止是幼儿园的独担,也不是家庭单方面的责任。而劳动作为教育中的一个大育人项目,更需要园、家、社三位一体的共同担当,其中任何一方不重视或者唱反调都会导致幼儿劳动意识涣散,甚至满盘皆输。所以,在幼儿培养中强化劳动教育实施和重视劳动意识培养应秉持一致性原则而实施。

二、幼儿园强化幼儿劳动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在一日生活中以渗透为径培养劳动意识。一日生活是幼儿与劳动接触的最直接平台,也是他们必须经历和体验的劳动教育。但这项基本的劳动项目,很多幼儿园忽视了其运用的实践意义,也未在其中挖掘开发,使价值最大化,导致一个良好的平台却没有起到育人作用。而在我们园内劳动教育实施中,首先把此作为幼儿切身参与和体验的良好资源和平台来利用实施,深掘其内容和价值,并经园内所有教师共同设计,使其承担着幼儿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秩序规则意识的培养平台,渗透劳动意识培养,让他们通过自身参与与体验接受其中的技能培养和秩序规则培养,渐渐内化为习惯与自觉。

(二)在学习活动中以强化为径培养劳动意识。在平时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大都很喜欢听劳动故事。抓住这一特征并充分掘发其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既可以起到满足其需要又可强化劳动意识培养,在寓教于劳中还起到了“寓乐”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劳动故事应放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其中故事的内容要有趣生动,简单易理解,能符合他们认知现实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利用该故事作为劳动教育的情景来进行实施。这样我们就可起到以爱好培养为径来实现劳动教育的实施,进而起到以强化为径强化劳动意识培养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擅长把劳动教育与各项教学生存技能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在与学习的过程中,在他们不知不觉地中就有了劳动意识的生成,这样我们就达到了预期的育人目的。

(三)在实践活动中以体验为径培养劳动意识。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径培养幼儿劳动意识是幼儿劳动教育展开的最常用路径和平台。能有效促进幼儿有兴趣地参与必须要讲究方式和机会,在幼儿劳动教育实施中我园常把把节假日和校园劳动区角劳动平台作为幼儿劳动意识和技能培养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劳动本质。比如,在今年5.1劳动节前我园组织教师开展幼儿一日活动劳动教育,主要抓住了几个时间节点进行劳动教育实施。一是用餐前的劳动教育,鼓励幼儿自主劳动,要求他们在老师引领下自己去拿自己的餐具,自己去洗碗、勺子,然后自己去打扫餐桌,然后再去打扫地板。二是午睡前后的自理劳动教育。鼓励幼儿在午睡前将自己把衣服整理好,醒来后自己穿好衣服,铺好床铺。三是放学之前的劳动教育,组织幼儿清扫教室,将散乱的书本、玩具一一收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验什么是劳动,什么才是劳动的真正含义。

除了节假日的劳动体验外,在平时的课程实施中我们还安排了利用园内的花圃、墙角的植物种植区、花草维护等劳动体验型项目来组织幼儿参与实践,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亲子合作的方式完成劳动任务,这同样是我园的常态的劳动教育实践,在促进劳动意识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总之,劳动意识的培养需要结合具体的劳动实践来展开,不能仅在口头,更不能以罚的方式来体验,作为一门课程,就需要在进课表、常态化、注重其实践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实施和拓展路径,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增强他们劳动愿望。

参考文献:

[1]梁宇翔,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习惯培养策略[J].辽宁教育,2019年。

[2]姚倩,中班幼儿爱劳动习惯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9年。


点击次数:35  发布日期:2023/6/1 16:13:5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