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语文教学应促进儿童心灵发展胡在辉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促进儿童心灵发展
胡在辉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龙潭小学德公希望村小)
摘 要:作为奠基的语文学科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文本情思的育人运用,应作为良好载体来促进儿童心灵发展。本文探讨了搭建促进学生心灵发展的培养平台、坚持语言和情思统一的教学促进落实和利用语言输出促进情思运用等三条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灵 发展 促进
“以发展为本”,这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但是与教育目标相关联,“以发展为本”我们又应该如何开发孩子的哪些方面呢?八十多年前,叶圣陶在谈论如何在初级阶段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曾清楚地指出:语文教学不能仅将语言技能培养作为课程实施的首要追求,要承认语文是一门培养孩子智慧的学问和心灵的学科。语文人文性教育的落实就是应对孩子的心情、心灵进行感染、熏陶和洗礼等多方面影响,促进其发展。新课标把这种非技能性的目标达成称之为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在培根铸魂,让学生获得良好思想品德教育以达成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目标。
一、搭建促进学生心灵发展的培养平台
促进学生心灵发展不能仅以口头讲解为径来培养,应将其与语文听说读写的教学实施相结合,通过搭建促进学生心灵发展的培养平台并寓于语文学习实践中而展开,这样就可这样的目标在润物细无声悄然落实。在这儿的培养平台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更宽泛的平台或者环境,它就是我们学生学习语言所涉及到的环境、设备、氛围等硬件性的物质存在。另一种就是我们常言的“学科教学课堂”。在这儿,我们重点聊语文课堂中利用教室中的现有设备设施进行平台搭建实施的做法。在现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不管是读写还是听说的展开,老师都要创造一个能激发孩子情绪、情感和思想的环境来实施,其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情绪极佳状态下去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愿意参与,渴望表达,这样他们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情境大师李吉林是一位很有名的优秀语文老师,她在课堂上践行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就特别重视一节课的开头环节中的情境创设,其常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来创设生动、形象、优美的语文开课导入情境,以此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促进进入“愤悱”状态。有时候也使用具有特定形象的简笔画、投影仪或者计算机动画呈现等教育手段媒介,把学生带到所要学习的环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促进情思协同发展。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法实施,这样的实施不仅是将学生的心紧紧系住,促进注意力集中,更主要的是这样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思维双向同时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培养和发展机会。所以,在促进学生心灵发展中搭建语文听说读写实践平台是非常必需的,而创设情感味浓的语文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披情于学中更具现实意义,而且在效果方面往往会是“一箭双雕”的达成。
二、坚持语言和情思统一的教学促进落实
作为奠基学科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能”之奠基也要为学生心灵培养发展奠基。而激发培养情思就是促进心灵发展的根本。毕竟言为心声。故而,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诗言志”的特点优势来实施,借住语文学科最大的平台---阅读教学来进行,坚持语言和情思统一的促进落实。在现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优美风景的文章,而且这样的文章不仅在内容上的景美、情美,而且语言美,朗朗上口,很受小学生喜爱。在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我们就要坚持把语言与情心结合起来进行实施,让学生在感受风景之美中产生新的情感,在细品语言文字中与作者情感进行对话和交换。而对于以记事为主体的文篇教学,同样要做到语言与情思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实施。因为这类作品的作者在写事的文本中同样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揣摩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抓住这个过程进行引导思考就可做到情景与情感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情景感知中感受情感。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人的文章也不在少数。教学这类以人为中心的文篇时我们仍然要抓住作者注入文中的爱恨情感来进行情思培养,把人和事物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解事物的基础上去探索人的精神品质和情感内涵,让学生在或赞美或揭露人性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性格塑造。
三、利用语言输出促进情思运用
言由心声。“声”作为一种语言输出,往往反映的是内心世界。学生心灵发展好与不好或者对与不对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的“发声”来判断。对于小学生来说,“表”“里”是一致的,如果“发声”不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要求那就反映出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完善、不完美。这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充分发挥情感引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效能,使其在受到感染、熏陶等过程中实现自我心灵的培育塑造。学生的“发声”作为内心世界的现实输出,有两种方式,一是口头表达,二是以笔为发声点的写作输出。在这儿我们重点谈后者。
在学生的写作发声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想情感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动笔之前就有了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这样写作起来就会把内心之情倾注于文字中,而且有利于形成我们常说的内容丰富、情感饱满的良好效果。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对他们写作时的语言指导,教给他们比如文章的结构如何严谨、句子如何才能写通顺的方法,引导他们择选优美词汇入驻文本之中,把运用到的标点要尽量做到正确,所写的字要尽量做到工整正确。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把好的情思与好的语言进行了结合,在锻炼他们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思也得到了表达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批改学生写作作品时不要过于重视对情感和思想的理解,而忽略了对语言表现和语言方式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人文思想和审美情趣的领悟,那写作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载体了。正是由于语言与情感总是相结合的的缘故才成就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我们在促进学生情思运用时要尤其注意。
参考文献:
[1]田晓娜,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J].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
[2]孙红艳,浅谈语文学科如何发展儿童的心灵[J].心灵学园,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