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摭探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张发川

摭探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张发川

(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要:在当前的新课改教育理念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合理渗透国家情怀理念,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基础,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从基于国家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应用的重要性,探索全新的发展理念,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历史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基础,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注重家国情怀理念的渗透,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合理的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怀,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于国家情怀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国家情怀主要是指学生学习与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是从历史的角度认知中国,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促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健全人格思想,实现全面发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以及国家情怀,其中重点在于国家情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国家情怀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全面发展[1]

二、 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重要性

实际上,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国家情怀教育是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意义,通过国家情怀理念的渗透,促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尤其是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未经过战争事件,处于和平年代对于学生理解“国家情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学生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对于孙中山自身产生的忧国忧民的心情难以理解,甚至存在较大的难度,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国家情怀教育中可以逐渐渗透历史环境与情景,通过情景促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思想,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还念,理解孙中山先生的情怀,实现全面发展[2]。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合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培育爱国主义人才。

三、 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国家情怀相关的历史资源

在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历史资源挖掘,以国家情怀相关的内容为主,并将相关的内容与传统文化、时事政治等内容进行相关联,引导学生逐渐完善自身的思想,实现全面发展。例如,以“汉代的丝绸之路”为基础,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再现,利用国家情怀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综合型人才。可以以古代的丝绸之路相关的影片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背景,分析张骞的舍生取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精神层次的启发,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感受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适应时代发展[3]。将古代的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对比,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促使学生明确新丝绸之路代表的意义,产生为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优秀的爱国主义人才。

(二) 结合伟大的历史人物与英雄事迹进行教学

教师应明确伟大的历史人物与英雄事迹对教学产生的积极意义,从整体上进行完善,优化现阶段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战争带来的影响与意义,分析近代史的变化。在讲解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中,可以通过“林则徐”进行引导,林则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促使现阶段的历史知识逐渐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教师应加强对国家情怀的渗透力度,通过以传统文化为媒介进行教学,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爱国主义精神,实现全面发展[4]

(三) 灵活利用相关的影视作品与新闻进行引导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创新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新,充分发挥出影视作品的优势,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进行学习,实现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时代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建党伟业》电影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对近代的相关战争进行分析,感受先辈的爱国主义情怀,逐渐形成爱国主义思想,适应时代发展,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关注现阶段的时事政治与新闻,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内容,如“十九大”内容,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飞速发展的改变,人们逐渐富裕富强,促使学生深刻认知现阶段的改变,逐渐认真学习,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意识到自身的关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新时代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发展[5]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创新现有的教学理念,以国家情怀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作为发展媒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思想,产生爱国主义情怀,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提升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对国家的热爱,为我国社会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艺英,苑聪雯,葛宏强.坚持政治建校办学理念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J].北京教育(高教),2019,12(09):39-41.

[2]王群飞.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19):53-55.

[3]龚锦涛.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的哲学阐释[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14(05):14-21.

[4]蔡振莺.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以“伟大的开端”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89.

[5]吕成祯,钟蓉戎.大学生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培养路径——基于人才培养理念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9(05):44-47.

       


点击次数:19  发布日期:2023/6/1 16:07:1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