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黄学成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黄学成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古诗词对儿童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剖析其语言,探索其真谛,汲取其营养,使学生在精神上充实和提升。
一、古诗词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
1.故事激趣。在学习古诗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者的一些小故事或生平事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作者有了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作品了。比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仰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
2.借助多媒体激趣。
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和年龄特点,主要是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以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要尽可能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如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它需要老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1.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2.充分发挥想象,创设古诗中的意境?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在每一篇古诗中都会有它所体现的独特的意境和不同的情感,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勾勒出诗中所描绘的那幅画面,置身其中去感受创作时的意境以及诗人通过诗文所流露出的情感。比如《静夜思》这首古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做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教师教授这首诗时就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构造这幅美景。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其中,去联想诗人当时创作时内心的丰富情感,感受下在皎洁的月光下,寒冷的季节中,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三、跳出教材,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四、在诗文中,拓展学生的有效积累?
在教学完一首古诗后,教师可推荐给学生一两首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古诗,丰富学生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积累同题异文的诗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后,收集有关描写瀑布的古诗;也可以收集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如以苏轼为例,可以把《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四首诗放在一起读,学生就能从“春江水暖鸭先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对比中,感悟到苏轼是个善用诗来讲“理”的高手。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古诗词的教学对小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韵,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真正地体会到学习古诗词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