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陈 涛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川省邻水中学)

  要: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广阔的知识空间,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互动空间的生成,为学生学习提供一条自主实践、探究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信息技术  实践应用

随着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新课改给高中语文教学也带来了福音---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这种良好教学辅助手段。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课堂氛围也活跃,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也轻松,而且,效果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下面,我再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实例,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中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如若不慎,很有可能降低“语文性”,把语文泛化成其他学科了。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从语文角度去设计教材,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石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讲的是植物,《巨人与孩子》讲的是童话,《鲁迅自传》讲的是文学名人,《南京大屠杀》讲的是历史故事,《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讲大自然的现象,《走进纽约》讲的是国外大都市的生活。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空间,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见知认识。以《南京大屠杀》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较长的文章,教材在介绍时也只是说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是单纯的给学生读文章会显得干巴巴的。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查找大量的图片以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和资料,一方面丰富了课堂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能更多的了解历史。把课本知识向外延伸,扩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二、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互动空间的生成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的作用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在新课改的今天,如果仅以此为取向,是不能胜任工作的。因为课堂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二者构成对话互动,形成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在知识信息传授方面,曾经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而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的地位受到挑战:在七彩斑斓、瞬息万变的电子图文面前,教师只能做学生与信息系统间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协调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文中的重点是鲁提辖打死镇关西的那三拳,可以将文章列一个表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计算机上面填好表格:“第一拳打在什么地方?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现成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话,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不同学力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有所获得。教师可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切换到大屏幕上,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探究的有效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其不仅是教的工具,更是学的工具和平台。因此,化教为导,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是最为明显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搜集、筛选资料,主动获取知识是我们语文课堂常作的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依据教材,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教师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体现了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例如,在教学《三峡》一课时,我们教师设计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课下收集资料、现场查找网上资料的基础上,或以导游的身份,或以游人的身份,或以三峡人、作家、诗人等不同的身份,介绍三峡,这一教学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如搜集、整理信息资料,运用资料,语言表达等。另外,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互补的“平台”,把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融为了一体,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和方式,促进学生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为教育量身定制的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我们师生乐意接受的,其强大的功能优势为我们创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该同样的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其也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在语文课中的运用虽然冲击着传统的语文课课堂教学,但是不等于说它可以包办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仍不能抛弃,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且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李遇,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19年。

[2]陈良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


点击次数:11  发布日期:2023/6/1 16:00:3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