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施远芬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施远芬

(云南省永胜县顺州镇中心小学)

对于教育、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做好中小学英语衔接至关重要。本人就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衔接这一教研课题。

小学生升入初中,科目由少变多,学习压力增大。在这些科目之中,英语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感觉,岂是一个难字了得:小学英语唱唱跳跳,而初中英语中音标、词法、语法、课文等内容多而繁杂;全班学生中,基础好、发音标准、口语流畅的小学生几乎微乎其微,而大部分同学只能说几句简单的日常问候语,有些甚至对英语一无所知。因而,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提前做好准备,做好初小衔接至关重要。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在起步阶段保持英语的优势更是关键。

一、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与认知结构的脱节

小学的英语学习上重在听、说、读的训练,相对而言写的训练较少。不少学生进入初中后对字母、单词拼读仍然模糊不清,易与汉语拼音相混淆,词汇的遗忘率较高,对单词、句子只会读望天书但不会写,更多的是对所学过的单词即不会读,更不会写;更没点语法概念;

2.过分强调应试,缺少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进入初中后,为了升学率,急功近利。因此,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中考方向转,中考不加试口语,教师在教学中也就顺理成章的忽视口语训练,一味加强应试技巧练习,以致渐渐失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会应试,而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却几乎为零。

3.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脱节

小学英语主要是说、唱、看图、做游戏等;中学英语主要是任务型教学,就一个话题来完成语言目标。倡导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中学老师对中小学教法、学法的衔接缺乏了解,学生慢慢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运用英语交际活动的能力不强。

4.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脱节

小学生步人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学的面孔变生疏了,英语教师的面孔也变了,校园环境变了,英语教材的内容也变了。而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也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衔接,更忽视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衔接

5.语言沟通成在障碍

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他们的母语是自己本民族语言,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师因为不懂他们的语言,而学生也还未掌握汉语。因此学生需要过2道语言关,英文——汉语——彝文这3种文字的转换。这进一步加大了学习英语的难度。

二、衔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使学生无法在知识上衔接

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在少数民族地方,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水平往往没有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二级水平。更有甚者,有些学校英语课因为缺乏专业教师而未开设。小学升入初中后,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忽略了学生水平差异,按部就班,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因机械重复而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的不同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在小学,几乎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小学生通过模仿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学生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学生的学习方法若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学生就掌握不了理性思维的学习方法。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

3.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学生进人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各种环境都感到陌生。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法、板书、语音、举止等。小学英语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说、唱、跳。而中学英语课文内容复杂,难以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4.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在小学教学中,学习内容常在游戏、唱歌、模仿等方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这些方式与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等年龄特征相符,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他们进入中学后,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习方式由感兴向理性的转变。学生把英语当成了一种“学习负担”。教师若不注意这种情绪变化,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了解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异同之处,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强化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巩固基础,加强薄弱,温故知新”。

2.注意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初一教师应注意给学生设置过渡地带。在初一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多采用唱歌、游戏、竞赛等活动,同时创设生动的语言交流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过度到中学的理性学法,以适应初中的教学。

3.注重英语与其母语的衔接

在英语教学中,直接转换成少数民族的语言,减少因汉语不熟悉所带来理解上的困惑。这要求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要求更多的教师能掌握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而为教育教学服务。

4.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老师应认真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要详细的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同时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严谨治学的行为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多给学生表扬,少指责和批评,和学生做朋友。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取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从而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总之,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和理解小学和初中英语的衔接,同时教师还要具有有蜡烛的奉献,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衔接。


点击次数:15  发布日期:2023/6/1 15:50:2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