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王 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川省平昌县信义小学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听是人们最基本的语言活动,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课内时间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吸取知识的最根本保证。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这样才能学到知识。经过不断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1、教师倾听,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听的良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细心的倾听者。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创意等。同时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也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要养成认真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也要养成认真听同学说话的习惯。这样,当你在说话,别人也会认真听你的发言。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走进教室时,我开始播放《钟表店》这首歌,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好,静静地聆听,美妙的音乐声中不时传来各种钟表的声音,教室里安静极了,音乐一停,我轻声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我听到了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我听到了座钟铛铛报时的声音。”“我听到了布谷鸟钟报时的声音。” “那你愿意和钟表做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钟表”一节课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学生的眼睛瞪得更大了,耳朵伸得更长了,急切地想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课堂上要学生尽量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教师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年级学生说的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上课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怎么说。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他们很敢说,上课也很想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往往只考虑自己想发言,而不去管课堂上的纪律,大多数孩子并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发言很积极,但是课堂纪律不够理想,要么就是一个问题好几个学生站起来都说不清。因此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时候,首先应当强调课堂常规,比如:想发言要先举手,不经老师允许不能乱说话。其次,要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说思维的过程,我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不仅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同时也提高了思维的逻辑性。

   三、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就是张白纸,好多常规性要求他们都不知道。写的要求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怎么写,我们在学0-10各数的认识时,要手把手的教学生写这些数字,可能开始他们写的不是很好,经过几次的练习就可以写的很不错了。在课堂作业的格式上也要给学生交代清楚,比如一个数字占几格、运算符号占几格、每两道算式之间空一行等等。第二是要写的漂亮,好多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的很好,很漂亮,但是在练习册上写的字就不同了,歪歪扭扭的,我在每次做题前都要给学生提要求干净、端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如抄错数字,数字书写模糊不清,对错数位等等造成。所以一定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我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开始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总之,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但我相信只有要求具体,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就会取得理想效果。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必将会受益终身!  
 

 

 


点击次数:37  发布日期:2023/4/29 11:58:2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