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探索孙治国
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探索
四川省武胜县特殊教育学校 孙治国
摘要:培智学生由于智力障碍,在语言表达、认知能力、抽象思维等多方面都存在缺陷。完成生活数学作业常常感到困难。作者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多年的特殊教育生活数学教学经验,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希望改善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有效性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高度概括和抽象,学习数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要理解数学的法则、概念、定理,必须通过自己大量的练习和作业,经过大脑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把数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培智学生由于智力障碍,在语言表达、认知能力、抽象思维等多方面都存在缺陷,导致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不能把题目转化成数学语言,特别是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很难理解、掌握。在生活数学作业中表现为:记忆力差,不理解运算法则,计算能力(口算、笔算等)落后;阅读、理解能力差,不理解题目意思,有的学生对于“加上”、“减去”、“剩下”、“余”、“比”等词语所表达的含义也不能正确领会;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思维大多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对知识不能迁移,不能创新思考;缺乏自信和低成就感,意志力薄弱,作业时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心态差,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完成数学作业常常感到困难。作者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积累的特殊教育生活数学教学经验,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希望改善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一、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设计应有效,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
培智学生由于智力障碍不同,表现为学习能力上的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明确要求。在现实生活的生活数学实践中,大多教师能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但是在作业设计上往往会忽略分层设计,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布置一样的作业,而且常常是以第一层次学生的标准去布置作业,导致第二、三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增加,经常无法完成作业。为了提高培智学生完成生活数学作业的效率,特殊教师应做到:一是在生活数学作业的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设计,难度适宜,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二是设计贴近培智学生生活的、趣味性强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培智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补偿抽象思维发展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生思考、理解,从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三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类型多样性,阅读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操作作业、作品性作业、课内课外作业等各种类型科学合理的安排,多种方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四是在作业的设计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家长的意见、其他教师的经验、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等多方面因素,制定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策略等。有效的生活数学作业要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年龄、学习能力等特点,个别化的设计,给不同的学生规划不同的方案,搭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框架里填充内容,从而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二、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批改应灵活,及时纠正补偿学生记忆力缺陷
培智学生记忆力普遍差且遗忘快,很多知识常常上节课讲了,下一节课他就忘了。而数学知识系统性强,往往是像搭积木一样,一块接一块,每一块积木都不可或缺,块块相连。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时候隔天才会反馈到学生,这中间的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作业批改一定要及时,把握学生学习遗忘曲线,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加强巩固学习,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批改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教师批改、同伴互相批改、家长批改、集体讲评、个别辅导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有必要准备个错题集,把学生易错的问题归纳总结,更有针对性的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三、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评价应多元,正向支持培养学生自信及兴趣
培智学生由于认知发展缺陷,意志力薄弱,在生活中往往属于低成就感人群。但是培智学生又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认同。数学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不管是在普校还是在特校,都是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很不受欢迎的学科,作业质量也常不理想。教师在生活数学作业的评价上常常是批改符号和评语少,反馈信息少;评价方式单一,大部分都是指出错误多,给予肯定少,造成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生活数学作业的评价时应注意:一是丰富教师评语,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正向引导,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作业观。二是丰富奖励方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对培智学生来说,尤其是物质奖励,作用非常明显。在使用物质奖励时,可配合代币制使用。可以定期举行优秀作业评比,让学生感受到光荣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和作业习惯。三是可在作业中途增加奖励环节,吸引学生做作业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意志力。四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仅要有结果的评价,也要有过程的评价。评价应该多元化,我们要在方方面面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找到他们的擅长之处,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为他们有尊严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应多方参与,构建支持体系提高作业有效性
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不仅仅是生活数学老师一个人的事。他需要生活数学教师、其他教师、家长、培智学生等多方的参与,系统的支持学生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亲身参与作业的整个过程,才能在过程中真正的培养数学能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从而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智学生意志力差,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因此,培智学生在数学作业过程中非常需要监督者和辅导者,而家长是非常适合的人选,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庭环境影响着培智学生作业的有效性,那些有家长监督和辅导的培智学生的作业有效性往往较高。
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研究课题。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生活数学一线教师,希望以上的经验看法,对提高培智学生生活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艳波.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王苗苗.新疆地区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教学现状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19.
[3]邓琳.浅谈小学数学校本作业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
[4]萨玉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5]孙正刚.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