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崔吉花
在高中语文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崔吉花
摘要:语文教学对创造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这种思维能力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学生在长期从事丰富的创造性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想象力、直觉和灵感,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性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创造性思维训练在创造教育的诸多形式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的要素、品质、思维的方式、方法和类型的综合。在众多科目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
正视现状,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课文教学唯教参是从,作文教学大搞新八股,考试答案坚持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不仅搞得学生语文能力低下,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唯书、唯上、唯标准”的考试机器,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有人担心,语文教学的误区,最终可能使学生所受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变得苍白无力甚至误入歧途。如果真是这样,那语文教学真是误尽天下苍生,语文教学工作者也就成了千古罪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这种山穷水尽的情形,只有正视现实,力求改革,语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仁人志士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上下求索,他们通过潜心研究和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分析他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就会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是他们教改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科学地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探索求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刺激的内力。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就会形成“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认识差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考试中,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就可能枯竭。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在众多的思维路径和结果中,另辟蹊径,克服从众心理,保持独立,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教材,认真体会,从多方面去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也是不相同的。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每一位不同的“哈姆雷特”都是合情合理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肯定其有价值的新见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教师即可以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探究,既可以理解为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盼望、喜爱、赞颂之情,也可以理解为描写春天景象,传达审美追求:诗情画意、生机蓬勃、富于创造。在学习后可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春天的深刻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说:春天是最富有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有的同学说: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丽,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还有的同学说:春天是一位高明的化装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五彩缤纷、生机盎然。这些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春天的独特而且美好的感受,具有求异思维的能力。
培养创新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原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阅读、续写故事和想象作文等训练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装创造性思维能力。
借助一些抽象图形,驱遣学生的想象。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就经常利用一些简单抽象的图形,如关于“圆”、关于“0”等,要求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在训练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从正面观察、侧面观察,有的甚至对图形进行立体观察。在紧张的想象训练中,学生的思维领域拓宽,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产生了新的连接,一个个新的意念就会产生。历史上的许多大发明、大创造往往都是从不合常理、不合情理开始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励学生大胆创新。语文教学不止于学校,更不囿于小小的课堂。课外语文教学活动是一块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可以开展如“文艺沙龙”、“格言赠送、”“化装朗诵”、“专题辩论”、“知识竞赛”’“调查采访”等多种活动。在课外自由的时间与空间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如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就会想象丰富、联想奇特、思考趋常、思路开阔而具有求异性,所求答案与众不同而且富有新意。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己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突破点,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才能真正谱写“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为创造之人”的教育新篇章,迎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