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让数学课堂在“玩中学”中展开向 娟

让数学课堂在“玩中学”中展开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向娟

摘要:要让数学课堂在“玩中学”展开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使数学教学变成学生趣中学”“玩中学”“思中学”“乐中学的实践阵地。本文探讨了以“玩”为引子“用”为路径、“想”为导向和以“激”为手段等四种实践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玩中学”  展开

不论是小学生还是我们所说的小孩子,“玩”对于他们来说都源自他们天性的需要。而且在新的理论研究中还认为“玩”还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学习新知、获得能力培养的一种最令他们乐意的学习方式。将这种理念如何落实到数学课堂上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五育合一”教改引领下发起了如何让学生既能满足玩的欲望又能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达到“四基”“四能”要求的教学课题探究实践。这几年探研结果告诉我只有创新教法唤起学生探究欲和求知需要感,才能激发他们动机变成主体作用从而数学课堂在“玩中学”的展开中得到优教提效的效果实现

一、以“玩”为引子,促进学生“趣中学”

求知欲不是一上课就能有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需要激发这个路径来点燃的。有了强烈求知欲驱使学生才能从“要我学”中走出来成为“知之者”。为此目标执教者可根据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历,把他们所熟知的生活作为学习情境创设的材料,创造一种可以模仿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去经历玩数学过程从而使之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大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实施的一个最大效果就是可以让学生在不经意的情境中去探究数学问题,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增强求知欲。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为了点燃学生求知欲,我要求同学们在操场上去测量一些树木的周长,并报告他们的测量计算结果很明显,这样的“玩”为引子“趣中学”的实施不仅激了同学们的兴趣和促进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了解,而且使同学们的求知欲在促使他们在积极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过程中变成了成功的求知体验,增强了学习自信

二、以“用”为路径促进学生“玩中学”

小学阶段的儿童天性活泼,玩中学理念的应用很大可能上能促使学生由知之者向乐之者转变。故而,在以“用”为路径的数学教学中,让他们适时地“玩”起来,多种路径激发他们的各种感官,鼓励他们去试验、去实践,让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玩中学效果并获得“四能”培养。例如,在《简单的统计》中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很好地进行数学实践过程中我向他们展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班级里的近视率是什么样子的?”并播放了关于青少年近视不断增高的专题视频这样的视频呈现就可以指导他们怎样进行数据分析有了方法支持。这时我们再以用为径,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根据新学的知识进行班级近视率的统计。正是这样的挑战,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新的知识拥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就可以积极地玩中学,并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样的实施就是以现实的生活作为新授引子材料,创造出一个与现实极为相近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和玩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实用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趣中学”的动力信心,让他们不自觉地就担当起了乐之者角色去探究数学问题,在快乐的“玩中学”使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充分地满足

三、以“想”为导向,促进学生思中学

在想的世界里,不知天高地厚”的儿童才是最自由自在的不受思维空间束缚,偶尔还能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是我们成年始料未及的。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将他们这些潜力得到了充分开发,他们将会张开想象力的双翼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而不断吮吸知识海洋的琼浆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就是“想”为导向,促进学生思中学例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时要让学生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我们就可先让学生看动画视频,让他们了解表面就是展开图形的多图合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圆柱表面展开图是几个图形,他们分别是什么图形,他们面积主要涉及哪几个部分把这几个问题在脑子里面如同放电影一样形象呈现,那我们学生就可以一个面积不漏地计算出来。这样的思维导向,采取的就是“思中学”思想,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想象,然后再去动手剪开,这样他们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起来。而且培养了大脑,在发展想象的同时也使学生大开眼界。

四、以“激”为手段,促进学生“乐中学”

人不激不励。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更需要教师适时的表扬和肯定来促进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只教不激,应在放慢教学进度的同时要以“激”为手段促进学生“乐中学”。在学生能答问、能写出规范的作业卷面、能积极完成任务、能自觉去改正错误方面如果有积极表现的,我们都应投入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评价语言,让他们看到我们教师为他高举的大拇指而在内心燃起“我要努力”的决心。这样在快乐体验的情绪触动下他们主体性就会变成积极学数学的无限动力了。

总之,对小学生而言通过形象、直观教学方式的实施,可以很容易地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实践中通过一种充满活力趣中学”“玩中学”“思中学”“乐中学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更浓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魔幻般的光彩在助力学生“四基”“四能”形成与发展中起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冬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2]朱梅婛,浅谈小学数学“趣中学”的有效实施[J].好家长,2017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23/4/29 11:29:1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