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策略林 惠
论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心小学 林惠
摘要:有效的数学教学不是只看知识和方法教了多少,还要看其情感目标达成情况。本文探讨了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达成中用到的用师者良好道德品质影响教育学生、利用数学蕴含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利用情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目标 达成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标赋予课程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这对于先前的德育为首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目标界定在内容上有了很大拓展。即使到了2022版新课标,其仍然作为学生发展所不可缺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出现在课程目标中的。故而,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落实,让学生在获得数学“四基”“四能”培养的同时也可以轻松实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情感目标。下面,我谈谈达成策略。
一、用师者良好道德品质影响教育学生
行正为范。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品德培养的促进手段。学生眼中老师那一言一行都具有“范”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就是一部教科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感染和熏陶着他们。“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是这种“影响、感染和熏陶”的最好诠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或者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用自己优秀的道德情操作为“范”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并用真诚的语言去教育他们身体力行的实践。用欣赏的眼神来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用正确的情感态度去实践的信心和动力。多年实践都证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自己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向师性很重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身为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身正”换取“身正”,充分体现“为师”的功能,达到“润物”于无言之中的功效,并能对培养学生的情绪、心态、价值观念产生正面影响,为其必备品格形成起到真正有效的奠基作用。
二、利用数学蕴含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阶段的数学在内容上更多的探讨对象是事物的空间形态与数量关系。可以说,这两个方面使数学的内涵极为丰富,附着在其间的美也无处不在。用美的事物去影响、陶冶学生情操同样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对数学中所包含的美进行有效地发掘并教学运用,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带来快乐的同时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从而提升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比如,讲了“比和比例”这一新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引入“黄金分割”这一有名的概念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情感,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种线条与线条之间的比例的美学联系,再让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根据这一规律来找一找符合这一规律的东西,如人体比例、名建筑、裙子腰带设计等等,这样,同学们就会获得一种美感带来的愉悦体验。再比如,在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程的时候,可以从让孩子们了解对称图案开始进行教学实施,在让他们去感受对称美的基础上引进生活现实,再用“你周围有什么对称图案”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拓展他们的思考空间。此时,老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某些对称图形呈现出来,比如可以播放中国的剪纸,让孩子们了解许多剪纸都是通过对折之后再画出图形的一半剪下来,图形的一半通过转动就能达到另外一半的效果,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完美的整体效果,这同样是以美悦心、培养情感的有效做法。
三、利用情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情景的煽情性功能在促进学生积极学的动力生成上具有很好奇效,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心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感不是因为其重要而生成,而是用来使他们自己的内在感受得到满足的一种促进手段,是他们在获得的成就感中所形成的一种对数学的正面体验。有了这样的体验促进和内驱他们就会变得更勤奋。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路径去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生成,将其卷入到师生互动中。将这样的理念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等方法,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热爱数学,从而达到培养积极学习情感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小学,学生的学习情感还要取决于老师,“亲其师”就说明了学生在爱屋及乌中同样可以有“乐其学”的积极情感。当然,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情感往往是以课堂实施方法为前提的,如果我们教师讲授的内容太“简单”,方法太单一,同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倦、苦恼等负面情绪。要想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并有积极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创新教法实施,通过多样化的喜闻乐见活动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情感的目标得以实现。
当然,在小学数学达成新课标目标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实现“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态度”“积极的情感”等情感培养目标是我们永恒都应探索的实践追求,其达成策略异常多样,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法如雨后春笋般展露出来的今天。而对于我们这些第一线的老师来说,更应该坚定地认为寓德于教、寄情于学,把价值观念通过信息互换展开,就可有效地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也我们的情感培养的达成目标得到较好落实。
参考文献:
[1]张洪平,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J].课堂内外,2019年。
[2]桂小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策略探究[J].学园,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