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实施李 攀
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 李攀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实践中能获得较多的成功感我们就要创新实施方法,通过情境引导、图解法和多总结积累等途径来加以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 实施 有效
问题解决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最让学生头痛的内容了。因为在这问题解决中需要学生具备多种方法和能力才能获得成功感。为了让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实践中不再抬不起头,充满自信,我们就要按“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的教学建议来实施,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实际来创设有趣的问题解决的引导情境,让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训练,从而在不断实践中形成自我的问题解决能力。下面,我结合自担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述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
一、问题解决教学要在情境中展开
作为教学难点的教学实施不能开课就讲,更不能在学生思维还不具备基础时就开始。对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的实施起点就应与“铺垫”“唤醒”“新旧结合”等词汇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以旧引新中过渡到难点内容学习中,实现高阶思考与领会。而能有效实现这个效果的做法就是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让学生熟练解决问题并获得正确的结果这个预期,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对问题的阅读观察,引导学生从问题和条件的逻辑关系中提出问题解决思路构建,并能够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以找到切实有效且又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数学方法。实践中,在引导学生应用图解法解决问题时作为老师不能仅从自己思维出发看问题,应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寻求相应的解题方法,因此,要让同学们学会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图解法来解决问题的教学引导,就要在实施中创设教学情景,让同学们把应用图解法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来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此作为一种“武器”而自觉应用起来。
二、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多讨论交流
方法应用不是教懂的,而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内化而明了的。要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学习中都能得到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机会,要使他们能够在问题与条件的解读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把消极的学习转变成积极的找方法的过程,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实践中多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多合作、多讨论交流。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在思维互相碰撞中形成学生最易理解和掌握的数学方法。在这过程中,我们老师要灵活教学方法多在引导上下力气,多一些阅读题目的时间,多一些鼓励,使得那些平常不敢张嘴说话的同学也能够参与进来,形成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对话、前后排间的对话、横行纵列间的对话、“T”字形小组的对话、同桌或者男女两人的对话等人人对话参与的新局面。在这种氛围下,即使再胆小的学生都愿意主动发言,从而使同学们思想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机会就大大增多,形成的方法也就更为内化于心。从而使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了更多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机会与实践,并使同学们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实现共同建构与提高。
三、针对学生问题解决实际引导利用图解法
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最有效理念,把其化为教学实践就是要针对学生问题解决实际来组织教学实施。而图解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建模方法应用在问题解决中,既有昨于学生剥开文本外衣找到题目中内含的数量关系,又利于学生在直观的图示中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起到化难变简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但由于有些问题比较难,学生的抽象性思维无法达到分析逻辑关系的要求,因此,在求解问题时,可以利用“图解法”将抽象性的问题形象化,使其更好地弄清关系发现问题与条件的层层关系,并最终得到解答。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多”“比少”“倍数”和“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等问题,都可以在图解法中变得直观明了,利于找到解决之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对题目的审题不清楚、对题目理解不透彻、计算马虎不检验等等。图解法是一种对问题与结论进行分析的辅助手段,可以使同学们寻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通往成功的正确路径。加强利用图解法教学引导,实践证明能使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发展思维,更有效地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说,图解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可以让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和自信)都可以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提高机会。
四、引导学生及时加以方法总结积累
问题解决需要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指导下的良好思路和解决办法,要让学生具有数量关系灵活应用的变通能力,如工程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路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与钱运用相关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等,这些我们常说的公式,抓住这些公式让学生灵活其变化形式,能在问题解决时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倒推分析等。另外,还要掌握一些特殊关系的处理,如和差问题、分数问题中的“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等,只要记住其方法,就可以正确解决。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积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经验,形成变通能力。这样,在应用时就可如自取囊中之物。
总之,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中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系列数学活动来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和逻辑构成,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初步学会在观察问题与条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四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宇成培,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J].黑河教育,2020年。
[2]曾夏秋,图解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研究,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