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中学语文单元主题作业设计策略探究高金霞

中学语文单元主题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第三中学     高金霞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出台,我们更要从本质上思考作业的性质、价值和功能。作业目标要倡导素养立意,其终极指向高阶目标,即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同时,跨学科、创新型作业,都将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思考点。在理论和实践上,语文作业设计都存在较多问题,诸如缺乏计划性、趣味性,教师主导性强,书面多、听说读少,重复多、针对少,单一多、新意少,作业与中考终结性评价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厘清。

一、定性: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为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立德树人是时代的要求,是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其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温儒敏教授在一次题为《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特色专题》的讲座中提到,统编本教材“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在作业系统中,可见教材的用心,基于素养提升,依托教材的作业系统,通过科学设计,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知立德树人的存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优化单元作业巩固知识与技能的功能,积极探索通过作业应用实现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在单元主题作业设计时,充分关注单元主题作业的思想性,重视基础性作业应用,倡导开展综合类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时,”,以词语形式呈现,聚焦识字写字,筑牢汉语语言根基。初中学生学习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词语等材料组成的,积淀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积累汉字便是传承文化的过程。“魂”是“德”之精华、根基和底色,“铸魂育人”决定着“立德树人”的性质和方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曾经说:“铸魂和育人的核心其实就是爱国主义。”在语文课上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就是“铸魂”和“育人”。语文单元主题作业,也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中,发挥文本的教育价值,巩固这种爱国情怀,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在学习蕴含家国情怀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适当拓展,联系当下生活,谈谈“我”眼中的中国,可涉及中国的历史、现在和将来,可想象及构建国家的未来景象。布置有主题的手抄报类的作业,如“寻找英雄人物”“寻找中国脊梁”“寻找最美中国人”等,围绕教材,从课本中选择,学生就有可能找到邓稼先、鲁迅、闻一多、花木兰、红军战士、志愿军战士、宇航员等人物,还可能找到李白、杜甫、陆游、文天祥等大诗人。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也可以锻炼学生提炼整合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

 定位:将课程标准要求作为单元主题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依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的教学与评价,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关键在于搭建学习支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做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的学习中,可以布置欣赏和表达类拓展作业:

· 

此类作业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设计与实施。在单元主题作业设计时,强调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作业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设计与实施。在单元主题作业设计时,强调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作业目标,有意识地采用搭建支架的方式进行设计,采用选编、改编、创编等方式,形成能充分、均衡、合理地反映作业目标,兼顾群体特点与个体差异的作业内容;在作业实施时,教师要通过作业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把握学生作业目标的达成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拓宽和延展作业的价值和意义,使作业不再局限于巩固旧知,而是训练学生在做中学的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定点:教与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语文教学三大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的前两个

统编教材努力在双线单元之间找寻平衡,力求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齐头并进。这就意味着,如果单篇教学内容确定为实现单元目标的一个点,则无疑更具操作性,但是文章的审美性大于逻辑性,教学内容的确定并不容易。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编的四篇从内容看,讲的都是关于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四篇文章涉及人生的多方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怎样做人”的认识,也有助于启发学生理性、积极地看待身边的普通人,捕捉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向善、务实、求美。

四、定型:以单元链接基准建立作业类和作业序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规划

在单元作业目标指导下,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统筹安排作业时间、难度、类型,体现结构性;在作业设计时强调从单元整体上考虑作业的设计、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体现关联性;在处理作业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时,倡导教师整理学生作业结果,整体把握学生单元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进日常教学评价,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改进作用。《可见的学习》一书强调,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一共有六个,分别是学生、家庭、学校、教师、课程和教学。由此可见,教师的教、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传授知识过程中构建的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而作业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评价”“诊断”环节,也应具备整体性。初中六册课本听说读写能力的螺旋训练中,课型不同,单元主题作业形式应有不同的特质,即便是同类课型,依然可以进行反复训练。

四、定向:将创新作业实践作为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的增长点重视开展实践性、跨学科、长周期等综合类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作业力图在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完成、批改、展评等方面取得突破,更充分地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设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作业,建设优质校本单元主题作业体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单元主题作业管理,体现时代性与前瞻性。学校还可探索其他形式作业。单元主题作业设计不应该停留于书面,应该是立体的、动态的、生长的、紧贴学生的,应是融入趣味、创新设计的。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可以从纸笔测试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才更有可能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单元主题作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研究,意味着优化语文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可以整合多种学科。在保证语文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兼具英语、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特点,使语文单元主题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思考课文插画选择的原因,提升学生理解概括与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引入美术学科中的审美知识辅助此题的作答。这样的设计有趣味,有人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此外,还可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合朗诵与配乐,试着将翻译后的诗歌作品进行配乐诵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作业在创设情境中,融入趣味,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并尝试自主创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击次数:28  发布日期:2023/4/5 12:23:0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