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育对策戴申莉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育对策

                    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戴申莉  

【摘要】本文中,笔者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形成了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正确认识后,又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几条对策,以期给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育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既表现在教学的观念上,又表现在教学的模式上。特别是新课改中对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在近些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但是从当前高中语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来看,仍旧存在着一定的不到位、不合理之处,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便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1、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最为基础的内容。高中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时,要求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且注重对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从而形成语文素养。
2、思维发展的能力
思维发展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中不可缺少,它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之一。在新课改之后,学生要成为学科教学的主体,主观能动性要得到充分地体现,而学生思维发展的能力其实是学生主体性增强的集中体现。
3、文化传承的能力
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化现象加以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从而提升文化的价值,给予学生更多精神层面的营养[1]。
4、深厚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进而培育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对策
1、培育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言构建及其运用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加优秀。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培育,引导和指导好学生加强课内和课外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间接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在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阅读鲁迅的其他与之相类似的文章,如《孔乙己》《故乡》《社戏》等,这些文章的主题都是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学生在学习这一系列文章的过程中,对鲁迅作品的语言表达会形成更加清晰地理解,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了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加强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育
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思维发展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的培育手段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通常都会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上述几种途径综合起来加以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几项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去创新,不能够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比如,《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其创作背景,对创作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因为建立在对创作背景了解基础上的思想感情分析,才是最扎实、最准确的。
3、培育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进行培育的时候,应当注意的一项内容是,必须保证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统一的现代取向和传统价值观[2]。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底蕴,保持对传统文化底蕴挖掘的高度重视。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因为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恋”情节,即对民族文化的自恋,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文化现象,充分尊重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进行培育。
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学作品,如《论语》、唐诗宋词等,这些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一直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学生从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获取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更多“营养上的支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文化素养被提及的次数和频率也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更应对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让学生透过作品看到当时社会的本质,从而形成对作品的深刻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面对类似作品。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从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罗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和培育路径探讨[J].读与写,2017,14(26):203-204.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23/4/5 12:04:3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