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高中田径训练量与度的“三个原则”田宇亮

浅谈高中田径训练量与度的三个原则

湖南省隆回县第六中学   田宇亮

田径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头戏。是以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为主要元素的田径运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面临家长埋怨多、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的高中学生,如何获得田径最基本的运动能力,从而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呢?笔者通过在教学一线长期实践证明,田径运动作为学生最根本的体育运动,需要把适宜的训练量和训练负荷完美结合,全程把控教学训练量和训练度守恒的“三个原则”,学生身体素质才会实现共同提高。下面,笔者就如何科学高效地把握这“三个原则”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多年的体会。

一、把握数量性和强度性原则

在整体设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教师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教师要确保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合适比例。在日常训练中,除了要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之外,还要适当加入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以此挖掘学生的田径潜能。专项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强化训练旨在促使学生的身体水平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田径水平。

田径训练与文化知识的训练一样,这里面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训练强度太大,则训练量不能大;训练量如果大,则训练强度不能太大;如果两项强度都很大,在运动时学生就很可能因为训练而受伤;但若刻意降低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量,又会诱发学生的练习疲劳,无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这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如何协调训练频率和运动量?如何合理地配比训练强度与运动时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度”。比如,学生1500410秒是他最好的水平,那么在日常训练中,我们就要用415秒或4分整,这样接近410秒的强度去训练,在不断“攀高”的强度刺激中,让学生的整个肌体不断去适应这样一个强度水平,并且感觉越来越轻松,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就会提高。如果你用70%中等强度训练,学生的肌体只是受到了70%强度刺激,另外30%肌体处于休整或者是半休整的状态,长期以往,学生的肌体就会接受和适应这七成的强度刺激,从而把整体适应能力下拉一大截。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考量,拿出适度、科学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二、把握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

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训练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良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水平,而不是为训练而训练。因此,教师在训练之前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强化田径训练的科学性设计,需要把握合理性原则,首先要掌握火候。也就是说,在制定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必须尊重高中生生理特点,合理制定训练方案,训练强度以适中为宜。如果训练强度过大,会使学生身体某个部位负荷超载,出现严重的不适应,造成疲劳性损伤,甚至跟腱拉伤、拉断等不良后果;反之,如果训练强度偏小,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严重耽误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以往,在高中田径教学训练方法中,我们操作的步骤是先力量训练,后速度训练,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体力基础后,再提高速度。

其次是循序渐进。身体素质的提升,不是三两天就可以解决的,在开展田径教学时,我们可用近似考试的标准或接近比赛要求为参照,精心设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通过以练代考、以考代练,保证学生能在稳定的田径训练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田径成绩。

第三是抓好“两个训练”。教学实践证明,要想充分激发高中生田径潜能,进一步提升高中田径训练水平,保持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合适比例的同时,还应合理狠抓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这两项。围绕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这几个重点,改变传统简单的训练方法,积极探讨创新训练模式,找准学生田径素质的具体缺陷,展开练习。比如,在进行长跑项目训练时,在奔跑过程中学生的步法、摆臂和耐力水平的提升。我们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素质“短板”进行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把“短板”加长。

三、把握针对性和差异性原则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把握好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田径教学?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生理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现实差异,要尊重性别差异,不能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用一个标准“一刀切”,也不能统一采取一样的训练模式。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其个性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田径训练时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化。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式教学,即采取班级组合式教学和集中组合式教学。通过合理分组,做到有教、有类,使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能有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训练内容。在具体操作上,对于体质强、可以承受较高强度训练的男生而言,可合理提高训练强度;对于体质偏弱的女生而言,侧要适当降低训练强度和减少训练量。

毋容置疑,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特点,只有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才能真正提升高中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因此,教师在制定田径教学计划时,应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田径训练量与度的主要原则,切实拿出适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方法,实实在在提高田径训练水平。


点击次数:30  发布日期:2023/4/5 12:01:1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