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策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应用丁 海
探究性策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应用
四川省岳池县镇龙小学校 丁海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应用探究性策略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获得德智为主的培养中能更好地发挥主体性作用。本文在探讨探究性策略必要性的基础上又讲述了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探究性策略 实施应用
探究性策略在教学中的实施应用就是提倡在课堂教与学展开活动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双主互动,教师并在学生合作或个体的探究学习中扮演着引领者、导疑者和指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主动、积极主动地探索专业知识,进而把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实践流程,同时发展自我智育和情感态度,实现德育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策略与实践方式,不但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三观”培养的需要,还符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在促进学生智德双馨过程中的编排特征。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应用探究性策略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课改要求。探究性策略作为一种重在以学习者主体作用发挥为出发点的教学策略,以建构理论为指导,遵照个体知识创设的特点和规律性,以问题与个体原先的知识、学习经验相结合作为实施切入点,使学生者根据学习目标需要,在与教材接触中实现一个新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和思维建构。在我们研究中,我们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价值观、法治意识等方面尚未成熟,好奇心重,对长期处于“师讲生听”这样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充斥着不满情绪。“双主双优”新课改提出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实践做法,在教与学展开过程中突显学生们的主体性。探究性策略的出现与应用就刚好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索新思维的热情,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优教提效的实现。
(二)符合教学实施的需要。在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编排特点,即就是遵照“生活经验进入---话题交流引发---探究学习解决---形成实践观点”的这一最基本的学习途径,在这样的内容教学中实施应用探究性策略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以初中学生的此前认知生活经验为着眼点和立足点的教学需要,而且可以很好地关心这些人群在具体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互动话题的探究学习方式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在探索与思考自身、他人、社会发展、国家在道德与法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而且还可以实现启智、答疑、解惑和明德懂法的效果。由此可见,探究性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中有很高度的契合点,而且便利多,优势大,育人成效更突出。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应用探究性策略的具体实践
探究性策略实施应用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执教者在每个环节就必须抓细夯实,才能使预期得以高效实现。
(一)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策略应用中的首要实施,主要目的是将所需探索问题通过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观注或者产生认知矛盾,以此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由此点燃学生探究需要。现行道德与法治在内容上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做到了情境式呈现,教学时我们就可通过图片作背景(多媒体呈现)与文字作问题表述这样相结合的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执教《让友情之树长青》这一课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毕业照,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好朋友分别场景的记忆唤醒,让他们体验到友谊的珍贵,并在图片呈现之后即时抛出“我们如何呵护友谊”这样的问题。这样实施既可有效激发学生去思考,产生探究动机,而且学生有体验,角色进入快。当然,为了使教与学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双主互动我们还可选用激趣法、情感渲染法、认知矛盾法等多种创设适宜问题情境的有效方法来辅助。
(二)确定探究方式。抛出问题进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环节前,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问题复杂性、合作途径多样性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指导和信息汇总等内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思考就是选用分组协作探究还是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这两种方式。相对而言,实施分组探究更有利于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培养的目标实现,而以个体为主的独立自主探究则更加有利于锻练学生学习的整体思维和自觉性以及自己动手的操作能力。但在实践中开展分组探究还是较多,毕竟这是课标和课改的一个重要倡导。只是在践行这种方式时,我们老师在指导分组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时还应当按照均衡、均值的基本原则来实施,通过学情分析使每个组内的成员在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现有观念等多个方面做到相对契合和均衡,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实现。
(三)注重交流引导。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作为执教者要强化学法指导,不论是个体探究还是合作探究都需要教师及时送去学法支持,特别是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中。例如,《家的意味》一课的探究环节中我们执教者就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的引导,利用学法引导和情感鼓励等方式推动学生去展开“家之内涵”和“孝亲敬长”这样全过程的探究学习。在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孝”只是一种思想,不涉及能力问题。故而我适时指导,他们就探究出了“孝亲敬长”不仅要有这样的积极情感还需要良好的实践能力。这样引导实施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促进探究有深度,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情感培养的过程中增强学习信心,感到了学习乐趣。
总之,在全面践行“双主双优”课改背景下我们道德与法治要肩负起优教优学和提效提质的重任就必须创新教法实施,而探究法策略的实施应用就是应这一当前目的有效做法,而且效果明显,更利于发展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促进知情意行的结合,实现高效育人。
参考文献:
[1]王凯,探究性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学,2019年。
[2]李洪梅,探究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