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权 青

小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四川省阆中市妙高镇金城中心学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的口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差,高年级学生当众说话还是畏畏缩缩,不够流利。原因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再加上方言影响所致。所以农村小学教学应加强普通话口语训练。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得出: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训练须经过想说———敢说———会说这三个过程,说话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一、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想说

一个人不发言并不等于不会说话,首先要看他想说不想说。大家知道,一个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动的时候,话匣子才能打开。为此,我经常运用灵活多样的办法来让学生开口。如在班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讲讲你听到的、看到的事情,讲讲广播里听到或电视里看到的新闻及家中或街头巷尾碰到的新鲜事等等。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争先恐后,侃侃而谈。在讲语文课时,我更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不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而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描绘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讲插图表达的意思。如《雷锋》一课插图,我画了天空降下的雨帘、河边被风吹弯的芦苇及被河水漫过的小桥,画了雷锋卷着裤管正在一个一个地背小同学过桥等简图,先让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明图意,再引导学生用较复杂的句子具体说明图意。有的说:下雨天,雷锋卷起裤管把小同学背过桥。有的说:天下着大雨,刮着大风,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桥。我又根据插图按天,风,雨,河水,雷锋。的叙述顺序,让学生看插图,完整地叙述图意。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学生学习情绪十分饱满。总之,利用插图和简笔画既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意愿。
   二、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有些学生开始有一肚子的话,但因为缺乏勇气,最终还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因此对小学生的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指责,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时,学生往往语无伦次。但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我都多予鼓励,并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踊跃发言、无所顾虑地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习惯,课堂便日趋活跃。
   三、加强训练使学生会说

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需要边听、边想、边说,逐步才能做到耳灵、脑活、嘴快。为此要让学生会说,把话说好,首先要训练学生把话说得正确、流利、有条理;然后进一步要求他们说话时神情自若,落落大方,或坐或站,或颦或笑,动作表情切合说话内容;进而再要求他们根据听话对象和不同环境,注意礼貌,说得得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结合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注意纠正方言的不良影响,并经常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说话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把讲读课文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进行词语搭配训练,然后练习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进而再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学生不但能够接受,而且兴趣倍增、效果良好。
    素质教育的启动,向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因材施教、使学生主动发展为基本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而要使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就需要对现实的教学方法进行全新的改革。即从偏重于教师之教转向注重学生之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一句话,即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发展、善于创新和建树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要成为信息交换的主体,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主体。为此,教师就要在保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参与意识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宗旨,备课时要设计出学生的自学时间,上课时把自学时间落到实处,并善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师生的双向活动中,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提高学生独立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包括阅读、思考、质疑、分析综合等能力),促使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总结。传统教学方法的突出问题是以封闭式单向灌输为主,教材内容与生动的社会现实相比总是相对滞后,这是目前课堂教学实效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代中学生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当中,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喜欢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少轻信现成结论课堂教学离不开训练,加强训练应是新型教材课堂模式的主线。而训练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紧扣教材,优化训练结构。首先训练的形式要机动灵活,既包括书面训练,也包括提问、口述、板书训练等,都要因时因地制宜。其次题目的设计应将知识性、启发性、现实性、趣味性以及思路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并能依据学生的不同素质而难易适度,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都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再次,选用的材料要紧扣主题。无论是一篇讲话、一段录像、一组数据、一则新闻报道或一幅漫画、一组格言等,都须紧扣主题,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一句话,要练在根本上,练在关键处,通过训练做到巩固深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目的地选好景点让学生重点观看秋天景物的特点。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看到的秋天自然景色说具体,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秋天的天空和天气有什么特点?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物?为什么?讨论发言后,我根据孩子们所说的内容提示口述的顺序,在进行了单个说一句话的训练之后,按照《秋天》一文中的句式,让学生练习说!句连贯的话。同时也有效克服了学生说话不完整、意思表达不明确等毛病。
    总之,老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激发他们说话的愿望,逐步做到想说、说好。同时教师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做好示范。

 


点击次数:24  发布日期:2023/3/2 17:34:3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