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张丽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应用

 

四川省荣县旭阳镇富南学校  张丽萍

摘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提效提质实施,既可以创造情景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现把数学和现实结合和“数形结合”,这样的直观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我们老师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  应用  有效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显著的辅助教学提效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实施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因而,将信息化技术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实施问题就成为了一线老师日常思考的核心所在。目前,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达到“双减”政策提效提质要求成为了越来越多老师的首要选择。数学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要把信息技术和日常教学深度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实施,使其功能优势助力数学课堂育人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育惠及,以助力学生发展。这几年探索实践告诉我,在初中数学这个育人载体上加强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创建高效课堂过程中起到了提效率、增效益的作用。下面,我结合实际论其运用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教学情景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特长之处,可以很容易地助力课堂达到目的。大家知道,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能把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动感的文字和影像交织结合起来成为学生视听感官兴奋的促进剂,能在短时间内创设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像相得益彰的激趣诱思情景,尤其是场景重现,可以把同学带到具体的场景中并且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的功能优势应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还可以实现铺垫知识、诱发思维参与的效果。这样,参与到其中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我要学”的欲望和探索动机,从而自发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之中。比如,在“圆与圆位置关系”的课程实施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实施,我们就可将色彩鲜艳、旋转的画面通过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旋转、平移等一系列的动作,使两个不同的圆形排列在一起展示出不同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活跃教室的氛围,而且能让同学们的视角从多角度去看问题、思维从多侧面地去想问题。在这过程中它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更好的提效提质目的。

二、化抽象为直观,促进现实生活进课堂

数学是从现实中产生的,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问题都是因为运算过大、或者因为绘图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教学只能简单化、甚至口头说说而已。而在信息技术帮助下,现实生活进课堂就成为一个可以轻易实现的效果。这样就可把生活和数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成为新知教学的背景或者新知应用的场景,从而实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学数学的生活化效果。这样的实施才能让数学更具魅力,更有活力。而且通过这样实施和示范可以方便地进行计算和绘制,从而取得其他方法所不能实现的提效效果。这样,我们就能节省更多的精力去进行高阶思维训练,减少抄写时间,获得更多学以致用机会。纵观初中数学新知点,很多都是公式、概念和定理,提高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有效性,不仅关系到知识的加深与后续的学习,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程度和引导学习方式的应用都是具有十分关键意义的。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化引进示范,能快速、便捷地完成建模实现数形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理解速度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提效提质并重。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来构造一个生活化的背景场景,将公式与特定练习进行相应,并通过转换来强化、深化,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内化,在不改变的情况下,与主题的变幻搭配,再加上字母的动作;让公式呈现中的文字辅助说明更生动,更能催发思考,让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它的现实意义,并乐意去探究它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快速化解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难点突破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是一线老师应用该辅助手段的重要原因。其直接的效果就是可以将抽象转化为直觉,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化解难点问题。但是,这样的效果需要我们利用其丰富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的声效创设动静适宜的呈现方式才能实现,尤其是针对重难点知识传授时更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即所谓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都是该“大显身手”的着力点。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用图片或卡通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加速知识的生成、学习和建构。从而使我们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快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更好效果。在同样多的课堂时间里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其它工作,比如指导同学应用所学知识去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与创新,去阅读相关知识的数学应用。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扩展的变式开放练习,使学生能力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就可以得到不断提升机会,这样的教学既有效能又提质的,能很好地育人。

综上所述,在数学提效提质预期达成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这一目的实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它的影响作用的大小与我们的设计与应用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我们能够克短扬长,把它的优点完全凸显出来,才能获得提效提质的重要作用。但也要小心,不可过于倚重,造成“机灌”,其辅助作用实现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刀刃”。这一点我们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

参考文献:

[1]王长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年。

[2]户义雷,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

 


点击次数:59  发布日期:2023/1/10 15:40:3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