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冯红星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陕西省眉县齐镇联合小学 冯红星
摘 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不断内化道德品质,还可以感受身边的政策法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政治认同和良好的行为准则。我们要从小抓起,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孩子们的生活点滴抓起,使小学生健康成长为时代新人。
关键词:浅谈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道德是人类的基本涵养,孩子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必定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严谨的法律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所以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成为重中之重。小学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学生经过学习获得良好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从小抓起,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孩子们的生活点滴抓起,使小学生健康的思想品格。
一、打开门槛,引入生活
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社会的编排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而且更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门来讲述的一些案例和素材。如此,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某些案例内容活教起来,让实践说话,将课本的变成真实的,让故事的变成生活的,从而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自己的教学工作轻松了,孩子们也学得用心多了。如在教到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课题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一下书中人物的困境:在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动手穿衣、煮饭、洗碗、打扫卫生等。比如,你会煮最简单的是什么菜,煲饭时你是如何算定水和米的用量比例,洗碗时应该用什么姿势才不容易打碎碗具等等。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建议他们回家经历实践后,再把过程写下来,到下一节课来展开讨论,看谁说得最好,做得最棒,最后我给予评价和奖励。这样,孩子的一些正确思想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去解决的?”如此,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大胆尝试,勇敢地到生活中体验、实践,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只有这样开放教学,打开门槛,将品德与社会引进现实生活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真正效用。
二、结合实际,寻求特色
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爱农劳动的思想教育。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孩子们摒除一些娇生惯养、嫌弃农村、不爱劳动的不良思想。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看不起农村,以自己是农村人而感到羞耻,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学好习,考上好的大学,离开家乡......这样的思想,我认识是片面的。当然,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这时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的思想产生转变,树立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单为是摆脱贫困生活去追求学历,最好是为自己的人生所向而拼搏,这样的思想观念才是追求好生活、才能给予社会更直观更正面的奉献。
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们的农业科技教育。让学生觉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也是十分了不起的行业。例如,让学生们认识到农村耕田种地也离不开科技,问问他们谁以后能为辛苦耕种的农民们创造或发明减压农民生活的机器。然后结合类似实例,来引导孩子们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争做一名出色科学家的思想动力。有梦想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拼搏,有拼搏就有收获。这也正是我的这一门课所要达到的效应。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来自实践,最终也将指导实践。因此,在进行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的课堂拓展到实践中去,让小学生在切身参与中去感受,去体验,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明白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
例如,在学习“感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去附近的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为他们捶捶腿、唱唱歌、聊聊天,这些小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都是爷爷奶奶服务他们。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换他们服务,使他们感受一下平时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去一个独立、孝顺的孩子。又例如,由于现在网络、电视的普及,小学生受到这些的影响,会认为吸烟、打架、吸毒是一个非常酷的事情,法律意识非常的淡薄,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一定不可以触碰的。教师可以带小学生去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去少管所表演,并给他们准备礼物,让他们在和这些曾经失足的孩子的交流中,感受自由的可贵,提高自身的追求,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
四、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是教学的起初环节,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这一教学模式中,我们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思想,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讲到我们的班级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设计了“我们坐在同一艘船上”的活动,首先通过案例启发“我与班集体”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推荐好的比喻,同时也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筑起对班集体的理性理解,通过朗诵诗歌我是一粒沙子,加深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最后设计班级船,装扮班级船,贴上名字船员,欣赏班级船,启发学生理解,大船是由一名名船员共同组成的,少几名船员,大船就不好驾驶了,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一名船员,只要大家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班级船才能乘风破浪。
总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徐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18,111(27):69.
[2]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