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程天富 巫伟辉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广东省五华县新新学校 程天富 巫伟辉
【摘要】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特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下面笔者浅谈一下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
一、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取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适宜的信息背景是学生自主构建的客观前提。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能有“选择、加工、探索”的空间,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信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知识的自主构建。我们利用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让学生通过网页的浏览,上传、下载技术,有效提高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与探索力。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针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提问,并初步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知道图形美的关键所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素材不仅使学生对此图形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图形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数学教学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
二、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和活动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参与体验,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增进学生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列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多媒体产生的运动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形象到抽象,在电脑中显示蝴蝶、飞机等,学生不难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形状一样。如果老师把它们“对折”,能发现什么?由此引出课题,使学生的心知处于最佳状态,学生通过观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新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突破学习重点。这样不但教学收到了优良的效果,而且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原则。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发展学生合作式学习
所谓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利用多媒体的演示不但能增强教学信息的表现能力,还可以提供及时的自我反馈,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学习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可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角色分配上具有灵活性,按学习需要用自身发展的方向随时调整合作学习过程中,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把例题与练习的反馈分几方面每做完一组题,都会显示答案正确与否,同时根据学生练习完成情况给出鼓励性评价,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可以跨越时空限制,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实时地或非实时地交流,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解决了问题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片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处理信息、合成信息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逐步解疑,在探索新知识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利用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贵有疑,有疑才能启迪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引导学生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有所创新。“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寓于现实”。数学课堂教学需要适时敞开课堂教学的大门,走上社会多参加一些实践探究活动,通过深入探究缩小学生与生活的距离,真正感悟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基于自主发现、在自主探索中学习。例在讲“线段轴对称”一课,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演示轴对称的特点后,再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对称线段向两方延长会有什么现象?让学生互相合作探究轴对称的其他一些性质,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将对称线段变成闪烁的红色,并且可以向两方延长,对称线段或延长线如果相交,则交点必在对称轴上。
总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数字到图象、由抽象到具体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极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正根:《数学的和谐美》(《中学数学研究》2003年第6期).
[2] 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