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阅读课文之乐赵卫江

阅 读 课 文 之 乐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中学       赵卫江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学习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读文能力的训练,再结合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才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升。应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培养其乐趣呢?

一、 自己默读感其乐

所谓默读,即不出声的读。这一环节,看似无声,却胜似有声。所以,教师在布置这一环节的同时,必须先根据课文相关的特点、设计目的,提出相关的要求,而且要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学生应该怎样做?让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明白,知根知底。让学生切实明确其目的是先扫除学习前的障碍,或者说是拦路虎,但绝不能认为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甚至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读一遍就不了了之。每个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较难掌握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句、段,在初步了解文中的大致内容后,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基本的思路。如:我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这篇小说,让学生整体感知主要内容,让学生在默读的同时,初步感知并识记本文涉及到的重要的字、词及主要人物。并且,让学生口头复述其故事,即口头训练。特别是对于勒这个人物的刻画及菲利普一家人形象的描绘,同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识记,让每一个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提高了他们的识记能力。因为这一环节如果做的好,学生也能敢到阅读的愉悦和快乐。读中有趣,读中有乐,为教师分析、赏析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分组默读品其乐

默读和自读是不同的,分组默读,它是一个小组互助、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学习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而且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必须先给小组提出具体的要求,布置好具体的任务,可以说是有备而读有备而战。学会圈点,批注。如:我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是这样做的,默读前的具体问题是:①、在你看来,本文的具体思路是什么?围绕谁来写的?②、你认为作者心中的叔叔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而对自己的亲叔叔,他前后的心理变化怎样?③、作者的父母对自己的亲弟弟,有着怎样的幻想?幻想破灭后,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表现?找出重点句并自己为其作批注。④、菲利普夫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⑤、作者是以怎样的写法刻画人物的?这反映出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默读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工明确并做好记录。所以,此环节的安排及布置后,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准备,认真讨论,从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而且是情绪高涨,“热闹非凡。”特别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一时难以确定答案的情况下,学生之间展开了激战,出现了对峙,各自互不相让。如:在讨论菲利普夫妇的人物特点时,有说他们自私、利益熏心;也有说视财如命及重财轻义;甚至也有说冷漠无情、冷如冰霜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而且是学生思考能力的训练,还能学生养成不甘落后,据理力争的习惯。⑥、小组讨论后,分组让学生展示,而且要大方,直言不讳,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在意见有分歧的地方,由教师排疑解难,最后,达到师生共识整个环节处理的井然有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样,能让学生真正品味阅读的乐趣。

三、课文课堂乐

如果说默读和朗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濡以沫的。朗读这一环节是尤为重要的,它是前两次默读能力体现,也是感情的升华,它是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升的过程课堂活不活,朗读见真金。朗读好不好,从情感上体现。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明确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可以跳读、选读、甚至是精读,针对优美的语句读。既要读得快,又要读得准,还不能掉字、错字、加字、更不准错行等。如:我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是这样做的。①、各个小组内先由组长分工,责任到人,确定每个学生所该读的段落,然后再读。②、学生自己也可以挑选文段,在前两次的基础上,认为最喜欢读的段落。③、学生还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去精读段落。可以说是去粗取精。如:可以选于勒落难后的有关表现的语段,或者是 父母盼于勒的情形之段落及见面后的举止段,都可以是自己所精读的内容。读完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在班内朗读。同时,以一次演讲或朗读比赛的形式,让每小组的组长当评委,评出优胜者。为此,通过对几个方面的安排,全面让学生嘴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由学生的表现,明显看出,学生的朗读积极性非常的高涨,整个教室是书声朗朗,充满了读书气氛。整个课堂显得热情洋溢。犹豫一团火,迅速点燃学生的读书激情。真正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读书的魅力,而且,读出了内涵,读出了激情,读出了神韵。切实感受到了优美的语言美及陶冶到的情操。这样既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读能力,又培养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及学习语文的兴趣,从中更能培养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习惯。长此以往,不仅形成了班内读书的亲合力、凝聚力,而且成了课堂的和谐气氛,大大优化了课堂,切实提高了课堂效果。可谓是收益颇丰。

总之,训练学生读文的方法各有千秋,方法多多,其妙趣也多多,那么,课堂的精彩也多多。只有合适的阅读方法,课堂才是行之有效的。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有理解能力、拓展创新能力,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让学生真正品味语文之妙趣。

 

                      


点击次数:37  发布日期:2023/1/10 15:26:4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