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透过游戏的儿童审美能力培养高椿妹

透过游戏的儿童审美能力培养

高椿妹     云南省丽江市幼儿园

   摘 要:美术以色彩、线条、构图表现社会、表现事物,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而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要着重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文章分析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何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游戏化,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精神情操,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游戏化;审美能力
    幼儿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即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鼓励与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幼儿的艺术教育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知”。而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培养3岁~6岁幼儿艺术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为了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游戏,以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幼儿开发智慧潜能,并在活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本文基于幼儿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游戏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论述。
   一、幼儿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审美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幼儿感官,如手、眼、耳的结合,让幼儿探究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这种感知活动开展得越多,对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效果就越好。然而,当前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对此关注度并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术教学方式单一、乏味
   当前,部分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仍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完成教学示范之后,就让幼儿围绕教师布置的活动内容,用油画棒、彩笔开始绘画,自己站在一旁观看、指导。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画什么,幼儿们便依着葫芦画瓢,刻板、严肃的教学氛围也导致部分幼儿对美术课丧失兴趣。此外,幼儿的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在美术活动中难以较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而缺乏多样性与趣味性的美术教学不仅无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
   2.忽视幼儿的差异,过度强调教学成果
   幼儿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画笔等表现客观事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光怪陆离、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能与成人画等号。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应基于对幼儿学习状态、学习热情的了解,并采取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然而,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学过度强调教学成果,对幼儿的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单一,当幼儿的美术作品达不到教学预设标准时,就不能得到教师积极、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一种无视幼儿个性发展的现象。
   二、游戏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游戏是既能体现幼儿的天性又能转变传统美术教学单一性的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应合理地将游戏融入美术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在游戏中实践,在游戏中创作,并在游戏后对游戏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提升幼儿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1.在游戏中观察,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展示的每一个美术作品,无论是其色彩搭配,还是画面的整体布局,都应该为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所以,在美术活动的伊始,教师可使用演示法,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并通过讲解帮助幼儿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这种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对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有重要意义。
   2.在游戏中实践,培养幼儿审美想象力
   美术教学游戏法的使用还要结合其他多种方法,才能让幼儿的审美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美术作品的整体造型;在游戏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对话法,以师幼平等对话的形式,使幼儿不受思维的限制,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创造力,教师可以使用讨论法,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美术创作技巧。美术教学游戏中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培养幼儿审美想象力,使幼儿在美术游戏中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3.在游戏中创作,激发幼儿的艺术天性
   美术创作不是简单临摹,需要想象力的支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不断丰富,幼儿随手就可以画出弯弯的月亮、火红的太阳与连绵起伏的群山,但想象力却开始下降。因此,幼儿美术教学应当着力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天性,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可以游戏的形式,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辅助材料与半成品,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物质条件与创造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4.在游戏后评价,注意幼儿审美感受
   幼儿审美观发展非常快,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形式,不能忘记引导幼儿多说、多做,认真倾听幼儿多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对美的体验与感受,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使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在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游戏教学后,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第一,要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不仅要符合该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还要对幼儿的审美情感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第二,游戏活动要具备艺术性,教学评价过程也可以游戏形式进行,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教学评价。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游戏,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与知识体系,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实现游戏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空间,培养幼儿基本的审美能力,使幼儿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
  
 

 


点击次数:31  发布日期:2023/1/10 15:25:3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