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让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在课堂中“活”起来杨海英

让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在课堂中“活”起来

                                                                                                                                         杨海英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小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对知识的需求,就必须靠外在因素的诱导。数学这一门学科历来给学生的印象是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因此,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材里都设计了充滿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的主题图,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难扎根于课堂,而是浮于课堂表面。
首先表现在情境图只是起到导课的作用,也就是在课的开始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求发现图中所蕴涵的新知识进入新课的学习,而对于本节课后续的学习似乎作用不大,仅仅在一开始出现几分钟。
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确实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于是上课时我们总习惯于把教科书在实物投影仪上一摆,然后就开始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但是从学生的反馈中明显看出,学生只盯在图中的文字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变成了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变成了寻找“所求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困难,由过去传统教学的分析文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演变成分板图画中的数量关系,又一次形成了新课程下的程式化。久而久之,学生已经对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变得麻木,对他们而言主题图不过是看图说话,原本活泼生动的场景也变得枯燥乏味。
以上几点是平时我们在运用主题图时常见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对于如何让主题图真正融入课堂,使主题图在课堂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有效利用主题图,我想浅谈一下:
一、研究教材,深入理解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主题图内涵。
1.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信息
例如“6、7的认识”这一课题的主题图。这是一幅十分生动的画面。首先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就数人数而言,就可以各个不同角度去数:可以先数出教室里面有几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走进一个打水的小朋友,从6数到7一共是7人;二是先数出6名学生,再增加一个老师,也是7人。还可以数出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出小朋友搬来的一把椅子,一共是7把椅子。也可以先数出5张学生用的椅子,再数出老师用的讲台。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7是在6的基础上加1,7比6大。
2.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向小学生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教材大量采用直观形象的集合图。对应图等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在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时,不能出现抽象的定义、名称,而只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观察,感受到这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
二、研究呈现方式,化静为动,使主题图“活”起来。
教材中虽然有很多主题图,但是都是一些静止的画面,只能呈现结果,而不能体现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所提供的内容动态化,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增加实际体验。例如,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看连环画就轻而易举了,学生就能看明白:是从几只里飞走了2只天鹅,是在几只的基础上又飞来了3只?加深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改编,适当增减。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虽然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经验选择的,目的是调动学生愿意学习的积极情感。但毕竟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活动经验以及思维方式不尽相同,他们无法设计出适合所有地区学生的学习材料,因此,在运用主题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改编。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教材呈现了一家三口分饼的情境。这种情景同学们见得太多,肯定觉得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上课后先问同学们吃过披萨吗?结果都没吃过,只在电视里看过,于是我仔细描述了一下披萨的色香味,同学们听得都直流口水了。接下来我就用纸做的圆当披萨让同学们来分一分。虽然同样是一个纸做的圆,但同学分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小小的两个字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滋有味,从而使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主题图给我们提供的也只是一个教课的依据,要用得好,使学生受益,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改变创新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总之,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其“内在魅力”远远超过了它“美丽的外表”,它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题图,并深入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图进行灵活地、创造地使用。让主题图在数学课堂中生根,让它带动我们的课堂,带动我们的学生,带动我们领略不一样的数学天地。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22/12/5 9:38:5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