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双减”背景下作文教学的简化策略

浅谈“双减”背景下作文教学的简化策略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世客城小学  刘金美

内容摘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写作过程是复杂的,大致分为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综合考查写作者的审题能力,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的能力,行文构思布局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炼中心思想等能力。作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双减”政策给教学提出了“减负提质”的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一直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写作过程是复杂的,大致分为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综合考查写作者的审题能力,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的能力,行文构思布局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炼中心等能力。写作作为复杂的认知加工活动,必然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如果在写作教学中将诸多目标同时呈现,学生的认知负荷就会加重。因此,教师应从“以教学和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在此过程教师要做学情分析者、目标与内容确定者、学习支持者等多重角色。把一个写作内容分为不同的子目标,一次训练聚焦内容,循序渐进,对不同学习者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为了促进有效的学习,我们就必须对复杂的学习内容加以“简化”,“简化”学习内容首先必须“简化”写作教学。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笔者听过一堂《诗歌写作》的作文指导课,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定义。

2. 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分行、分节相关知识。

3. 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旧体诗、打油诗、新诗、散文诗等。

4. 学习运用赋比兴、比喻、象征等手法创作诗歌。

5. 学会如何在现代诗中创新语言表达及写出真情实感。

6. 评价、修改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课堂上该教师对前三个目标采用直接罗列知识和举例子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后面三个目标教师通过例文引导学生仿写,然后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的课堂看似内容充实,完成了既定目标,但展示出来的学生的作品很没有诗意。显然教师定的目标太多、太模糊,导致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笔者在网络平台上聆听了肖培东老师执教的《诗歌创作》,印象很深刻,课堂中能明显地看到学生思维在拔高。他的教学目标十分简明: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描写景物中融入主观情思,理解诗歌创作的意象寄寓。

2. 通过诗歌创作、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写诗。

3. 勾连教材的例子,引导学生领会诗歌节奏、韵律、语言上的特点,并运用到创作中。肖老师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创作意象上,注重在学生创作实践活动中需要相应的知识的时候把这些知识勾连出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从而促使知识内化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 教学发于学生原有知识,始于文本,新旧勾连,课内外联结,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完整的知识建构。我们应牢牢记住写作教学目标应以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为根本目的,那么一方面我们要统观整个学段的目标,整合教材,分解大目标,研究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细化到课堂目标。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情,聚焦具体问题、满足具体需求,简化大、空、虚的教学目标,切勿贪多求全,应“一课一得”,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问题要精简 

课堂提问是我们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有老师概括目前课堂是“边讲边问正在取代满堂灌”“高密度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等,这些课堂其实是用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轰炸”,教师充当了“轰炸机”,密集地“知识轰炸”下学生的脑容量会不会超负荷?肯定会,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厌烦情绪或恐惧心理。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设计问题,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问题的解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教学环节要简化 

笔者曾听过一位年轻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她为追求课堂的生动、活跃,这样安排课堂过程:用图片、视频导入之后师生交流进入课题学习(用时5分钟),接着用表格梳理课文内容,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用时10分钟),用微课讲解写作方法(用时15分钟),之后顺势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到的方法(用时10分钟),然后进行写作训练,之后是展示评价环节,最后用歌谣总结方法。结果课堂中仅剩5分钟供学生写作训练,显然教学目标没有完成。这位教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课件有28张,形式多样,但她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的写作训练和评价环节。大道至简,删繁就简,抓住核心,在关键的环节下功夫,方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哪个环节要删减,哪个环节要重点讲?除了读懂课标、教材的要求,还要精准把握学情。这个环节侧重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在点评习作中提升,应重点指导,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开阔,对这一陌生的文学体裁的写作就能轻松驾驭,从而达到认知困难与认知资源的平衡。 

四、作文批改要减负 

教师要转变观念,作文批改中教师的角色应是组织者、策划者和终评裁判者,而作文批改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自己。让学生从评改的角度去审视反思自己和同学的作文,在反复实践中学会批改、修改作文,不仅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也能加深学生对写作规律的认知,养成勤改作文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批改作文要因人因文而异,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对待问题作文不能一味找问题,要多一份理解、宽容和等待,要善于发现亮点,加以鼓励,想方设法将批改成功的作文找到平台发表出去。这样有温度的批改远比将学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有效。 

五、大量摘抄素材要减少 

素材对于写作具有关键作用,结构是整篇文章的骨架,素材则是文章的血肉,结合起来才能让文章活灵活现。目前短视频异军突起,很多学生被吸引从而不爱阅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定量的好词好句,对于下笔难的学生要求其把摘抄的词句凑上600字即可。这样毫无意义的搬运材料势必导致学生写作能力的丧失。我们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积累素材?笔者认为首先这个素材来源要“活”,要来自学生生活,包括他(她)的精神生活。其次,素材的呈现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分享出来。再次,储备的素材还要“用”,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说”与“写”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小小笔头会说话——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

2陈耀方;浅谈小学生作文的“言之有物”[J];写作;201702

3刘正才;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浅议小学生作文的动机、内容和方法[J];写作;201620


点击次数:43  发布日期:2022/10/31 10:58:1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