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一题多种教法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一题多种教法中的应用
赵健铨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第六小学)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常常对一道例题采用多种教法,帮助学生学会多种分析、思维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把它纳入电教领域,不仅更加清楚、明白,而且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座炼钢厂在一星期里,前3天平均每天炼钢0.16万吨,后4天平均每天炼钢0.195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炼钢多少万吨?
在对此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投影手段采用了下面四种教法:
一、程序教学法
人的认识规律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按照这一规律,我们将例题按由浅入深,蜕化出每一层“皮”,设置一套准备题,制成课件,然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得到答案。映示图1所示课件,并作如下讲解:第一题已知总数量和总公数,求平均数,这是最基本的平均问题,列式(1.26÷7);第二题没直接告诉总数量和总分数,但只是简单地分作了两个总数量和小总分数,在第一题基础上形式:〔(0.48+0.78)÷(4+3)〕;第三题在第二题基础上又将两个小总数量即0.48和0.78隐去,转化成时间与工作效率这个基本的倍数关系。在第二题基础上列式:〔(0.16×3+0.195×4)÷(3+4)〕。
通过对课件的映示和讲解,象拨蒜皮一样,一层一层解剖,由表及里,由干入枝,思路清楚而直观,差生也会不费力地理清头绪,最后解决问题。
一星期(7天)共炼钢1.26万吨 | ||||||
一座炼钢厂 | 前3天共炼钢0.48万吨,后4天共炼.78万吨 | 平均每天炼多少万吨 | ||||
前3天每天炼0.16万吨,后4天每天炼0.195万吨 | ||||||
图1
二、线段图解法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差,因此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具体化,学生更易弄清关系,明确解题步骤方法。映示图2所示课件,并作如下讲解:这是一个平均问题,解平均问题必须抓住总数量和总分数这两大数量关系。由“一共炼了多少万吨”可知线段图上半部是表示总数量,接着又分作两大段,说明总数量等于两个小总数量之和,而两个小数量又都是由工作效率和时间组成基本的倍数关系,由“一共炼多少天”可知线段图下半部表示总分量,而总分量也是由两部分相加而得。
两大关系的来龙去脉一经明确,学生便迅速作出解答,毫不费力。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明确指出了解题思路和步骤,使数量关系可视化。
| ||||||
| 共多少万吨 | |||||
0.16万吨/天 | 3天 | 0.195万吨/天 | ||||
|
后4天 | |||||
一共炼了多少天 |
*平均每天炼多少万吨?
图2
三、分析法教法
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分析推导出全部已知条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最好安排在前面两种教法之后,映示如图3所示课件,并作如下讲解:由问题可知,该题是一个典型的平均问题,必须首先找出总数量和总分数,总分数一目了然,而要求总数量必须先求出前3天的总数量和后4天的总数量,而前3天和后4天又分别告诉了工作效率,于是问题迎刃而解。
这样每推导一步给学生提示一个问题,并要求学生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两个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课件一映示,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提出,紧紧抓住学生思维,开发智力。
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炼钢多少万吨 | ||||||||||||||||||
↓ | ↓ | |||||||||||||||||
总数量 | 这一星期共炼钢多少万吨 | 总分数 | 共炼了多少天 | |||||||||||||||
↓ | ↓ | |||||||||||||||||
前3天共炼多少万吨 | 后4天共炼多少万吨 | |||||||||||||||||
↓ | ↓ | |||||||||||||||||
平均每天炼多少万吨 | 炼了多少天 | 平均每天炼多少万吨 | 炼了多少天 |
图3
四、综合法教法
综合法是分析法的逆过程,它是从已知出发推出所求问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映示图4所示课件,并讲解:由两个已知条件可得关3天和后4天分别生产总量,那么这一周生产总量便为这两部分之和即得到总数量,而产生时间为一周,故平均量显而易见。
已知条件 | 问题 | |||
前3天平均每天炼0.16万吨 |
| 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炼多少万吨 | ||
| ||||
后4天平均每天炼0.195万吨 |
图4
这种教法较为抽象,只适用于对优生的拔高,不过,为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进行培养,却很有必要加强这样的训练。为了提高这种教法的效率,一般在前三种教法之后,有前面三阶段的基础,对本教法也容易理解,即使中差生了会尝到抽象思维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