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单元写作教学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单元写作教学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重庆市铜梁区旧县初级中学校       胡天群

 

摘要:在整体把握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阅读及写作编排情况,充分了解初中生的思想现状及议论文学习概况后,对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初步探究。分别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读写结合,利用好阅读教学;落实环节,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抓好课堂,抓住学生;做好信息反馈,突出针对性;训练学生思辨能力,规范议论文语言表述。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教学     有效性策略

长期以来,语文的写作都是令师生头疼的话题。老师教了,学生写了,可双方都不满意。渐渐地,写作就成了师生的雷区,大家都畏而远之。可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课程目标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第五条中要求学生要学会表达,“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写作也是教材内容的组成之一,而且还是很重要的部分,整套书六册编排了三十六个写作单元。所以,写作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师生的高度关注。初中阶段,写作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性文体四大类型。这四类文体尤以议论文写作难度最大,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想对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阅读及写作安编排

全六册初中语文教材,共选编18篇议论文,占课文总数的15.25%。六册教材每册都选编了议论文,七年级3篇,八年级5篇,九年级10篇。所选篇目篇幅较短、难度较低。分布上具有连贯性,编排上具有科学性,内容上具有多元化特点。以分散编排为主,集中编排为辅。所选篇目有议论性散文、书信、杂文、随笔、演讲稿、政论文等;既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而议论文写作单元教学则集中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235三个单元中,分别为“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三个训练主题。这样的安排,契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学段对议论文写作的要求,即“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二、初中生的思想现状及议论文学习概况

初中之前,学生很少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的认识几乎为零。无论是学习议论文还是写作议论文,都是全新领域,难度可想而知。作为11岁到15岁的初中生,认知发展中的形式尚处于运算阶段。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议论文知识,探究并运用议论文知识进行写作实践。统编教材编写契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从识别到理解再到运用的过程,需要反复的多次的体验。《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建议第三条“教材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统编教材在议论文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在整体把握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阅读及写作编排特点,充分了解初中生的思想现状及议论文学习概况后,议论文写作教学就有了针对性。教师也才能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教材,让写作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可循。如何才能增强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许多人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我作为乡镇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做了一些总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期能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一点点参考。

(一)读写结合,利用好阅读教学。

      这一环节要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议论文,落实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议论文写作也需要相应的基础支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议论文写作也必须要有大量的议论文阅读作为支撑。议论文阅读教学为议论文写作之炊储存了大量的“米”,议论文的写作不就容易一些了吗?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并结合生活模仿写作,既是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检测,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让读与写相互对照,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这就是读写结合的体现。当然,要利用好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凸显单元作文教学目标。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教学主题是“观点要明确”,在进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时,就要紧扣这一主题,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找出文章的观点,观察其语句表述形式。2、判断观点提出的方式。3、明确观点出现的位置。本单元四篇文章阅读教学完成后,可布置学生围绕单元作文教学目标做好几篇文章的分析比较,设计表格如下:

篇目

观点

表述句式

提出方式

出现位置

《敬业与乐业》





《论教养》





《精神的三间小屋》





学生通过这样的表格练习,既深刻领悟了“观点要明确”的要义,又为单元写作打下了基础,一举两得。

(二)落实环节,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

    多数教师在进行单元写作教学时,往往是“一堂课”模式,即讲讲作文写法,读读范文就完事。殊不知,粗略的教学方式加重了师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提到写作无所适从。如果我们注重落实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让写作有序可循,一步一步落到实处,写作是不是就会轻松些呢?目前,一般写作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写作技法探究——课堂评改互动——教学情况反馈几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比如课前准备环节,既包括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包括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课堂写作技法探究环节既有教师的指导,也有学生的探讨;课堂评改环节,由教师给出评改要求及标准,甚至可以展示修改例文,指导学生评与改;情况反馈环节也就是总结得失,找优缺点。既要有老师总结,也要有学生总结。这样才能做到对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充分体现教与学的针对性。整个过程,教师有序引导,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抓好课堂,抓住学生

课堂教学时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要落实学生写作的关键问题,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效果,只有抓好了课堂,才能抓住学生。学生愿学,才有学好的可能性。如何抓好课堂,抓住学生,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想推荐给大家的是运用好情景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需求创设学习情境。”把“情境”一词引入教学之中。

情景教学是指利用外界环境,实现和学生心境共鸣的教学方法。这个环境,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情景越形象,效果越显著。它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用好情景教学,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设置好情景导入。九年级上册三个单元的议论文写作主题训练,前两个单元我运用了同一话题设置情景导入,选择的是自己与学生交流的片段,命题为“生活处处有议论”。

其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比如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组织模拟采访,进行辩论赛,你问我答等。充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写作积极性。写作时用好情景作文,设置与单元作文写作相关的情景。比如要完成“观点要明确”写作实践三的写作任务,可先播放“电子游戏利弊”辩论赛视频,让学生进行情景体验,再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写作。在完成“议论要言之有据”写作实践二的写作任务时,可举行模拟采访,分为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几个层面谈谈诚信的重要性,然后学生再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写作。

第三、做好信息反馈,突出针对性。

写作教学跟其他教学一样,关键不是老师教得怎样,而是老师教了后学生学得怎样。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老师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学生的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信息反馈工作涉及多个环节,有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反馈,课堂学生表现反馈,学生习作信息反馈,课后总结反馈等,只有把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才能真实而准确地把握学情,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第四、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规范议论文语言表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很重要。议论文写作不只是关乎写作技巧,更重要的还在于作者的思想认识。作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初三学生虽然辩证思维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更加成熟,但对社会人生的看法绝大多数还处在经验感知阶段,受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有些看法还很肤浅,有些看法有失偏颇,有些看法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增长见识,同时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课前三分钟时事点评;我是小法官,今天我裁判;也可以对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多种渠道锻炼学生的思维,随时规正学生的观念,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道无常道,法无常法,关键在于教学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那便是有效的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4

2周文 郑婉霓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议论文选编研究 教育科学 2021.01

3吴静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体系探究      2019.06

4 樊智涛 随文写作:单元写作教学的“金钥匙”   初中生世界.初中数学研究 2019.05 

5严永健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    2014(4)

 

 

 

    


点击次数:23  发布日期:2022/10/11 10:42:4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