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增强农村留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策略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增强农村留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策略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詹态忠

 

摘要培养留守学生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能力素养的提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上下功夫留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文章主要介绍乡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升留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信息管理技术村初中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培养自主学习格局

信息技术是初中必修课程之一留守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留守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实践活动,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作用和示范作用留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显示出留守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留守学生在初中其他科目中独立完成学习。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多去巡视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每个留守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己独立完成学习还是与同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教师亲自去实践,才能发现自己的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有效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轻松自如。尤其是在留守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的巡视才能很观察到留守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给留守学生纠正,留守学生才会领会教师所表达的含义,留守学生学会方法,以后的操作中留守学生就会使用这样的方式作借鉴,从而促使留守学生去自主学习。

 

二、授自主学习方法

当教师在教学时,发现自己的留守学生回答问题找不到方向时,可以明确发现留守学生没有下去复习预习知识,这时教师利用书本上知识与自己的提问相联系起来,让留守学生知道原来是自己没有去看书,同时在提示答案时不要全部答完,让留守学生以同桌或小组形式讨论,让留守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正道理,促使留守学生在课后的复习预习中,会以同桌或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我们文化知识。例如,我在教学《电子表格》制作时,就发现留守学生存在这样严重的问题,课后根本没有下去复习或预习书本过,通过用指导留守学生回答我的问题时,指引留守学生按照我预先准备好的方向去回答问题,此时,留守学生觉得这样的方法很得体,学习知识也很轻松。这样留守学生学习才能愉快,才能在初中三年中健康快乐成长。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其目的就是要教育我们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毛笔者发现,有的留守学生学习很认真,但就是成绩上不去,看着她们初三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学业实不忍心,于是我找到当中的几个同学聊天,发现她们的问题后,及时将她们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改过来,通过她们认真与合理的自主学习方法,最后中考考上了她们的理想高中,初中教师应成就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的高中梦为出发目的。

三、转移课堂教学方式

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建议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我在参加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我的上课环节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在开始上课前,我有五分钟时间与留守学生沟通,这个时间我们不丢,要与留守学生交流,明确上课的提问方式,对小组人员分工,小组长担任本组能完成任务外,还可以帮助其他小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产生优秀小组长,小组之间通过最后的评分排列评出优胜组。留守学生明白教师的上课方式后,在后面的教学中,每当提问时,留守学生非常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使问题得顺利解决,而且在每一组中,小组长非常用工,及时帮助同组人员解决在操作中的问题,一个操作任务有的小组长在六个组中都去帮助其他不懂同学,在单项操作竞赛中,教学课堂活跃度达到本堂课的高潮,整节课就是在教师指引方向,留守学生勇跃去完成任务的一堂课。这样的方式,使自己的教学很轻松,留守学生学得快乐而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是可行的,因为在一个基础较差的乡村学校;在上课教师不熟悉留守学生的情况下都能完美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深信这样的方式是可行的。

四、鼓励合作质疑解惑

在教学管理观念方面,要明确培养留守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目标,培养留守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素养为基础。如在讲授《认识网络》时,设置了一个网页小游戏网络平台情境有一个留守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置入一段病毒代码文件,导致该平台瘫痪,再通过小组讨论通过使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留守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使留守学生学习知识更有信心,最后对于村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对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教师需要的是有效合理的教学方,作为教师不能采用一味地对留守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灌输式教学,要适当地举行一些活动并让留守学生参与其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对留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份:2017 作者:魏冬生

          [2]:《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份:2017 作者:刘 青

[3]:《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份:2014 作者:林 


点击次数:13  发布日期:2022/10/11 10:41:1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