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探究性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性教学策略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初级中学校  蒋冬琼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兴趣激发和拥有方法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性学习而获得良好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双重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教学策略  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文盲的定义也不再以能不能识字为准而判断了,而是以有没有学习方法。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概念的重新界定起其就在我们教师心目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使得我们很多教师不自觉地就践行着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改行为。我们知道,传统教学背景下的学习大多都是以“他主”为主的接受型学习方式,很多学生既没有的主动意识,也没有学的方法,“被灌”形成习惯。而作为奠基语文学科的教学实施本应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学力基础,但由于“应试”取向过重,导致学生应该获得的学习能力培养却被忽视了。在全面践行“五育合一”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用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主体”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把主体作用变成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的真正动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的接受知识、更快的理解知识,并从中发展思维、形成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的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其策略就是以教师的探究性教引导学生探究性学,发挥“导”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自主或以合作的方式去发现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内化等建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以彰显,自主性得以调动。但这样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需要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内驱动力。实践告诉我们,要达到这样效果,没有能促进内驱机制建立的强烈兴趣是难以实现的。作为一线教师就应在实施开展前加大学生兴趣激发力度和欲望,使之产生探究性学习需求,使之在兴趣的驱使下成为“我要学”之人。落实到实践中,我们教师就应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来造成学生“口欲言而未能”的尴尬,来促使他们产生“心求通”的需要,这样的“愤悱”心理更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更有动力进入到探究性学习中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比如《藤野先生》一文,在布置预习时就可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⑴鲁迅本可成为一个著名的医学家可他为何成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⑵你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吗?⑶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些问题可吸引学生走近文本,主动探究,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就会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和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产生由衷的敬仰。这就激发了下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性教学在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后要让他们完全自主进行,还是不能获得有效率的学习结果的。正确的做法还要教给他们探究性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探究性学习主题面前能有的放矢。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教师要善于选择切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我认为,以下几种探究方法比较切合初中学生实际。

(一)情境探究法。所谓情境探究法,就是利用问题情境造成学生“思求通”的需要后鼓励他们寻找办法解决眼前问题。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围绕“陋室不陋”来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来探究作者的崇高品格。如果我们直接问学生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这样的问题对于探究性学习就是没有太大帮助的甚至还会阻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我们这样问,学生马上就会由文中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总结出作者崇高品格。这样的探究性教自然收到了引领探究性学的目的。

(二)逆向探究法。逆向探究就是反方向探究,指从与现有知识或现成结论相反的方向来探究问题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学生知识接受的广度、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即将结束时我们就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以引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假如鲁提辖不打死镇关西,他最终会上梁山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课外阅读《水浒传》,进行反向探究。我想,通过这种反向探究,学生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梁山起义的社会根源、鲁提辖性格的形成及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会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应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充分发挥“双主”对话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要提高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双主”积极互动形成“我导你学”,在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堂中的“探究”不同于科学家或高校的学术研究,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教师,不能过分看重结果的是否正确,而是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究方法和结果需求的一致性。

二是不能走极端。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个别教师为了课改“标签”把探究性自主学习和接受性他主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探究性学习才是探究性教学的“正确匹配”。要知道,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时间实施的是接受性学习。要正确处理两者关系,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要实现提效提质效果实施探究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应多搭建平台让学生学习,特别是在今年上年新课标出台后,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将探究性教学策略科学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戴延学,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J].文理导航,2020年。

[2]刘萍玲,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8年。

 


点击次数:11  发布日期:2022/10/11 10:33:4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