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
四川天府新区永兴小学 刘露微
摘要:作为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平台的美术学科教学不仅要担当学生美术素养培养还要为学生扛起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这一重任。实践中,我们可通过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建立美术学习档案、引导学生美术创作等有效培养实践,让学生在形成健康心理的同时不断得到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机会。
关键词:小学美术 心理素质 培养 有效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五育并举”中的美育担当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实施不仅应为学生美术素养埋单还应为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基。因为美术活动,特别是以创作、欣赏为主要的创美、审美等活动与学生心理机能有很大关系,是促进其参与以及加强大脑左、右半球间相互关系的协调等方面起到了很好地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的重要作用。故而,在这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今天我们就不能忽视美术学科中独有的学科优势而淡化实施。实践中我们可通过美术教学平台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生活、学习的突变中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而泰然处之。
一、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情感保证。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能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而直奔主题,应营造出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好奇心,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首始追求,促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而不带上任何学习压力,无拘无束地表达或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在教学“鸡年画鸡”时我们就不应直接进行绘画方法的施教展开,而应营造愉悦学习氛围作为此项实施的首要,让学生产生“我要学”“我想画”的积极动机和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小鸡的示范画法,然而再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通过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愉悦快乐,有着积极的心理情绪,还伴有强烈的创造心理和追求美术学习成功的欲望,进而迸发求知欲,产生学习积极性,在追求绘画技能提高中转移心理倾向,形成良好健康学习心理。
二、运用美术学习档案培养学生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学生个体间在心理方面有巨大差异的重要特征。对于师者而言,掌握每名学生心理特征对于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是基于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是加强教学针对性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以便找到心理教育策略。在众多方法中,我们发现,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是一良好策略,其能促使学生感受到进步、体验到成功就能形成积极心理。实践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次交上来的美术作品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存放在他们个人的成长袋里,每个人在下次课堂学习之前都可以查阅他们的上次作品,或者还可以在任何时间里进行更改。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美术作品很有责任感地创作并保存下来,收藏好。在成长袋的封皮上还请他们写下自己的生日、血型、爱好等等这样,这样也能让学生感到无比快乐。而保存在他们成长袋里的作品,当然也不一定要是他们自己的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他们喜爱的卡通图片、自拍照片或裁剪图片等等。通过学生美术学习成长档案袋,我们在开展成长档案袋评比或学生自我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身的美术成长,形成成就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力。
三、引导学生美术创作提升心理自信
美术课堂上的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美术素养培养也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心理的培养。也就是说,在美术课堂中作为一线教师来说既要做学生学问上的教者更要做学生心灵上的导师,关注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直接影响,体现在过程和结果中。为此,我们要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探索思考,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促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美术创作中释放表现欲望,获得心理认同,从而在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达到身心健康,满足健康的心理需要。我们知道,艺术创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的空间,每个学生的艺术作品都是一种精神的旅行,是通过文字以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行为。尤其是美术创作,它对学生的心态起着调整功能。藉由流动的点线,铺展的块面以及鲜艳有致的色彩,能使同学们在自己创造的梦幻世界里体会到一种全新的、奇妙的美感,并体会到一种由艺术的满足所带来的精神滋养。因此,全方位的艺术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实施者要对每个学生都怀有热切而积极的教学期望,美术创作只是一个方面,美术学习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领域我们都是去观察、评价、接纳学生以及发掘和表彰学生的闪光处的重要平台,都应使其潜能(不只是美术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他们自信,发展个性素质,使他们美术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促进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培养机会。
总之,在美术教学这块美育实施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与其美术素养发展有机整合,不仅能促进学生创美、赏美等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性格、建立自信、发展个性,发展心理素质,实现心理健康。而且,还能通过积极心理的反作用促使学生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在获得核心素养提升中实现健全心理发展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游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中小学教育,2020年。
[2]解利梅,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