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易致的误区刘 洪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易致的误区

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  刘洪

 

摘要:分析易致误区目的在于警醒,我们在提效应用中不再跌入其中,致教学低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虽然在提效提质中有巨大优势,但我们也要注意不利因素的发生,使其更好地发挥优教优学提质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信息技术  易致  误区  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大变革,让各个学科由此走上了信息化教学之路。高中数学在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发展和数学素养提升过程中也与信息技术这先进科技结了缘。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趣味情境还能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学习能力重要目的的快速实现,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但是,新手段需要与之配套的新理念,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必将与原有的教学结构、内容和方法等诸因素产生不同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认识,转变观念,能克其弊扬其长,使其更好地发挥出优势来。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如果我们对此来高度重视,不但没有良好的效果获得,还很可能进入一个低效甚至无效的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着教学有效性。经过大量的观察与走访,我们可以对这些误区扫描、统列,以警示我们,不要再涉入其中。下面,我结合自身高中数学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其整合实施的易致误区。

一、信息技术由“配角”滥用为“主角”,导致主导地位缺失

自信息技术从走进校园那一刻开始,我们都是把其定位于辅助地位的。但从实践中来看,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公开课、竞教课没有一堂没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是一用到底的。这一错误作法反映在观念上就是认识进入误区,以为教师教学理念新就体现在能否应用新手段上,能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因此,在组成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选择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想方设法地考虑是否能用得上信息技术这一角度出发的,如果可以实施,便于表现,那就用,如果不能,那就换。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设计能起到提效作用吗?这一点,从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公开课来说都是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毛病。而且很多公开课还是从开始到课结都是无休止的讲解,即使是课堂练习也都是信息技术在扮演着教师角色,这种信息技术应用很显然从一个“配角”变成一个“主角 ”的实施,与现代科技的支撑辅助相悖,是易致误区,导致教师主导地位缺失,我们要谨防。

二、课堂实施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导致手段错用

追求信息技术科学应用,这使得我们能够很好地克服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所不能克服的问题,而且能提效提质。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能应用信息技术这种科技手段来打破老套的传授模式,而是从“人灌”演变为“机灌”,从“一言堂”改为“满堂言”,教师的讲解、板书,全部变为点击、板书、绘制函数,都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这样的教学既有没该有的停顿也没有学生思考的余地,导致学生学数学变成了看电影、看动画。这样实施它不但会减弱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更易否定学生主体性,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一些思维、技能等发展。我们知道,必须的板书是少不得的,教师反板书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知识感悟和消化的过程,更是学生书写规范学习的习惯培养过程。如果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一笔带过”,必然会损失这一些培养机会,导致学生该得的培养被人为的减少。所以,我们有了先进的教学工具,还要正确其用,才可避免手段错用而无意义。例如,《空间两条直线》一课的教学为了使学生能了解该正方体中两直线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三维软件来辅助,学生很快就可理解并说出结果。但在实践中我们这位教师却利用信息技术直接演示得出结果,学生无思考之机,学生就不可能得到空间观念的培养。当然,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设计制作能力,象这样的三维教学,最好还是应用三维软件来制作,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取向追求由“实效”变为“花哨”导致目标错位

预期是什么,取向就是什么。有时,我们不觉得是这样,但实际上我们却为这样的结果撒下了种。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或许不觉得就得到了这样的豆---取向追求由“实效”转变为“花哨”。基于智慧黑板的信息技术的确可以使知识图像动画化,能为教学创设生动情境,起到优教效果。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喜爱所教学科,使其爱上这门学科。重视信息技术课件制作,刻意追求界面光鲜花哨,夺人眼求。要知道,信息技术只是辅助,而有的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置教学内容、目的于不顾,刻意追求感官刺激,把课件制作得耀眼刺目,到处是动感,界面切换也杂音连连。这样的课件在实际教学中不但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反而分散了学生对文本、课堂的专注。象这样的信息技术其作用就不大,又特别是我们高中学生,他们专注度是很高的,因此这样的做法实际就是目标错位,是我们应注意克服的。信息技术使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声、光、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但由于这些“花哨”元素的影响,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了,其效果自然就不好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作为一种工具,过于的热衷只能适得其反。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本质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才能科学合理地为提效提质教学助力。今天,我们再论信息技术应用辅助教学的易致误区,其目的在于引起更多人重视,让人们在应用中少走弯路,能快速提效优教,实现数学育人最优化,为学生能迅速越过高考之桥而减少数学抽象引发学习效果提升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张春斌,信息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1年。

[2]冯晓华,浅谈信息技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8年。

 


点击次数:22  发布日期:2022/10/5 8:43:3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