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提效的实践策略陈纯平
论高中历史教学提效的实践策略
四川省武胜中心中学校 陈纯平
摘要:有效的历史教学需要我们加强策略创新或优化,使之更符合学情施教。本文从精心预设教学方案开始提出了灵活方法实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实践提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提效 实践策略
提效是近年来我县“五育合一”统领下的“三活课堂”新课改的重要主题词之一,也是我们教师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有努力的追求所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三活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化为教学实施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就成为了我们全县中学的老师们主动地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历史课,“一言堂”的代名词,受升学率桎梏不能放开,担心耽误了时间还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会降低考试的质量。因此,不敢进行大步伐的课改实施,更认为不能丢下讲授这样的方法,更不敢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研究新的学习方法,使新课程在中学层面上只是一个待认知的实践方向。在大力提倡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探讨怎样才能使历史教育提效变成现实的实践方法,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不断提高的培养。
一、精心预设教学方案
凡事预则立。教学计划性的落实就需要执教者把功夫花在课前做好课前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媒体需要创作。这一点,我们要做到科学规划教学目的来实施。新课标上的教学目的只是个统揽,要提效的课堂教学还是要结合内容和学情自我进行设定。在进行历史课的每一单元、每一章、每节课的教学中执教者都要以对课本的充分深入了解为前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合理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设计,达到不拔高、不深、适度的目的,这样更有助于培养“一跃而摘桃子”的胆量与自信。有了目的,再设计教学案,这时我们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有了明确地实施方向。对于一个任教多年的教师来说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重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备媒介、备练习题目等“五备”实践是很容易做到的,在这儿我认为我们教师应强调这五者之间的关系,谁是谁的前提,谁又是谁的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县“优教优学”新课程改革在教材观上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倡导“用教材教”,这是我们习惯于“教教材”老师所不相适应的。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教材不是教育的唯一依靠,要创造历史高效课堂就必须增强学生主体性,就必须创造性地利用历史教科书,并将其它的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备方法或手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二、灵活因势利导教学策略
提效教学的实现就要求执教者在实施时要做到依据学情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在多样化的策略实施到达到富有变化有新颖的效果。在教学中,应采用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来实施,以保持课堂的活跃而不是被动的状态,此时我们要改变方法和创设提出问题方式,促使同学的注意力更为长久,根据情况的变化,将发生的事件和教学相结合,从而改变因枯燥而导致的被动出现。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在教学要求同学们概括这次战争的本质时,并没有把不同国家的战斗本质区别开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协作式的讨论。在讨论异常激励有效时,我们就可以让他们来解答这个问题:塞尔维亚参加战争,也是不正当的吗?这样教学就可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探究比较进行思考和分析,起到因势利导强主动效果。以问题为载体进行因势利导就是促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入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学生把自我历史现实与新知识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更利于主体性的发挥。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我们知道,历史学科所描述内容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过去性,与学生所处的年代不同,生活情况也不一样。没有生活体验的学生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的讲解,不但是很难让他们学懂的,而且还可能使学生倍感历史学的枯燥乏味,甚至“谈历色变”,提不起兴趣。而今天,在历史课上应用了信息化这项技术就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这些直观的载体有机组合再现历史,让历史回归学生视野。《鸦片战争》一节的教学,最先播放的是《虎门销烟》的这段录像材料,让学生目睹林则徐在烟雾缭绕的烟塘边那掷地有声地话语:“只要鸦片还在,我就不会回来!”然后“鸦片战争”这个标题一字一字地动感有力地出现在学生视野中,这样醒目的大场景让他们在战前的背景下兴趣迅速被激发,有了“我要学”需要。接着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个主主题,并以一部抗日影片为背景,配合一支抗日歌《大刀进行曲》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有一种置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感觉。这样,学生就会对这段历史有更多的认知需要,主体性变强,我们提效增质就有了更多人脉支持。
四、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课堂要实现教学提效,就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以古鉴今,让他们在利用已有历史知识进行问题分析时就可以得到思维培养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以古鉴今指导于今的效果。现行高考历史题目,分析内容的篇幅越来越多,这就需要良好分析解问题能力支持。如果我们在提效过程中不加强这方面能力培养,高考突围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培养,让他们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要使艺术出成效就必须使用多样化策略的精准实施,做到“优教优学”,这才是提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接下来高中历史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三活课堂”创建方法使我们的历史教学以更加优化的方式实现提效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佑明,关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21年。
[2]林春燕,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寻[J].读与写,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