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体育耐久跑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赵文强
论初中体育耐久跑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四川省荣县旭阳镇富南学校 赵文强
摘要:耐久跑是改善心肺机能、提升耐力、增强体能、培养坚韧品质的重要体育项目。本文探讨了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关键词:初中体育 耐久跑 有效教学 实施方法
耐久跑是列入体育课标培养名单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特别是在学生“五育并举”发展过程中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学科纳入中考范畴之后,耐久跑就成为了其中必考的内容。为了让在“应试”中突围获得好的成绩,我们很多体育教师重视自然就非常重视。这种锻炼方式虽然说重要,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强度不大,技术也很单一,但是它持续时间有点长,过程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是不愿意坚持的,特别是“00后学生”。因此,随着“双减”提效提质呼声的渐起,我们应加强有效教学实施的课题研究,使其有着良好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获得心理、体质等多方面的耐久耐力训练。
一、体育项目中耐久跑的教学现状
耐久跑由于操作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因此很多人就认为其就是让一群学生在操场上“跑圈”这样的简单运动。学校不重视,当然教师也不重视了。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积极思想,反映在实践中就很少进行精心设计地开展训练,而是随意让学生跑跑跳跳,甚或就是作为其他活动的准备练习,导致学生对此不重视。没有思想上的积极性,当然就会缺乏兴趣和耐力。因此许多同学在谈论“耐久跑”时都会心生畏惧,怕苦怕累,难以持之以恒。据了解,一些同学由于身体素质差而“怕”长距离跑步。有些同学害怕“累”,更多的同学是消极以待。在此背景下,应加强耐久跑的认识教育和实施方法研究。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创新教学策略,从思想给学生鼓励,从实践中加强训练。这样才能从多途径上给学生松绑,让他们快乐地成为耐久跑主体参与锻炼中来。
二、体育项目中耐久跑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耐久跑虽然难度不大,但要跑出好的成绩,还是需要我们掌握其方法。其技术构成与快速跑这种运动大体一致,但因所跑路程以及跑速的差异而导致运动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作为体育教学实施者应教给学生耐久跑运动方法,让他们能利用正确的跑姿和方法能获得良好的锻炼。起跑时:通常是以站姿开始。在800米以及该数字之上的所跑路程的比赛中,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个手势。当一听“各就各位”的命令时,参与者就应立即在起点之后站立,双腿自然分开,将强有力的一只腿置于前方。上身向前,双腿屈膝,重心放在前脚,两只前脚的脚尖触地。前腿异侧手臂在体前自然呈弯曲状,另一只在体后,眼视前方,身体保持一个平稳的站姿,全神贯注地聆听出发的讯号。在听见“跑”指令或鸣枪时,双脚向后猛踩地面,后腿快速摆动,双臂与双腿同时发力,快速前扑。途中跑,又称半程跑:途中跑所使用的技术与快速跑大致相当,但是因为耐力跑的长度比较远,因此上身的俯仰、摆臂、摆动腿的运动和后踢的力度都比较弱。后蹬的角度比较大,大约55度。在途中跑过程中,动作要轻快,步幅均匀,注重动作的有效性和节约体能。而双足着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前足的脚掌触地;第二种方法是用足底支撑,膝盖的弯曲可以迅速的向前足底的转变。呼吸、耐力是一项有氧锻炼,而科学的呼吸对取得好的结果非常关键。适当的呼吸可以增强跑步的能力,改善气体交换,改善血液的流通状况。通常使用嘴和鼻子呼吸,主要是嘴。要留意自己的主动换气,多呼一口,就能吸入更多的空气。呼吸要与跑步的节拍协调一致,通常有两种方式,或三步一呼吸或两步一呼吸。过程中具体采取何种方式要看每个人的习惯。转弯跑时:在转弯时,要克服向前的直线运动的冲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使全身重心朝左侧,双臂的摇摆频率是右手比左手;在脚跟的外部,用脚跟和地面接触,形成一个向心力。终点冲刺阶段:在最后这个阶段,它是一种临近结束的短距离的快速跑。跑步的速度要看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在短距离奔跑中,要强化后推,大力甩动手臂,增加上身的倾斜角;用坚韧的毅力冲到最后。有了这些方法,学生在跑中才能科学使用自身条件和调节速度,以达到最好的跑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方法的教给不能只有理论没有示范,教师要做到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在形象的观看中模仿其跑步方法。
(二)灵活教学方法。现行“00后”学生,不重视耐久跑。针对这样情况我们要实施有效教学以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就要灵活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提效提质的可能性。一是使他们摆脱对耐力跑的畏惧和厌烦心理的束缚,使他们不再觉得耐久跑就是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第二是选择一些简单的器械辅助来开展趣味耐久跑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培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同学们玩得开心,玩得开心。三是实施趣味教学。实践中我们以耐久跑训练为主,寓游戏法、擎龙灯、织网捕鱼、爬山比赛等竞争方法于其中以增加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跑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满足竞争需求中更有学习耐久跑锻炼的毅力和耐力,在增强心肺机能的基础上获得更有效的体育教育。
三、体育项目中耐久跑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加强吃苦耐劳品质培养。要重视激发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清楚这项运动的实施目标,要鼓励学生正确地对待这项能力培养。在训练中,要勇敢地锤炼自己的意志力,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吃苦精神,增强主体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要把耐久跑训练均衡地分设到各个时期训练,不要安排过于集中,耐久训练是个持久过程,需要长期坚持落实。
(三)引导学生均匀呼吸。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呼吸与步频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正洲,初中体育耐久跑有效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8年。
[2]李东峰,对初中耐久跑教学策略的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