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邓永中

论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中华小学校  邓永中

摘要: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需要以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策略来实施。本文探讨了兴趣激发、合作探究、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练习多样化等策略在高效课堂创建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创建

为提效开道,为增质探略,是我们在“双减”落实过程中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作努力。作为一线教师,创建高效课堂是其所有努力的核心追求。在我的数学课堂中,为了使教与学更具有收获性,我也加入了高效课堂创建的行列中,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探索,我发现主要是旨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策略都可以助力我们预期实现,都可以使课堂更具互动性、实效性。下面,我结合“双减”推进、课改落实等谈谈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一、注重学生兴趣激发

常言之中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教学意义可能每个教师每天都在努力践行并使之最大化发挥。小学数学的奠基性更要求我们使其落实到课堂的每一环节。在课改中,学生是主体。但主体理念的落实需要以增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积极探寻激趣之道,创新实施模式,使课堂更有新颖性。实践证明,抱着这种目的施教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中经历知识的自主建构,就能增强双边互动,提高教与学效果。而且实施以激趣为主要的教学还是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为“教致力于学的过程”的创新做法过程中采取“以学定教”的策略更能助力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所以,在落实“双减”中我更加坚信以激趣为追求的主体策略的应用,其提效性更强。当然,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激趣的方法很多,情境教学、直观教学、故事辅助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布鲁纳这位教育界人人都知晓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却告诉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为此,我们可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因子,如数学的结构美、对称美、数学故事轶事等来增强数学自身魅力,从而达到激趣的。

二、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基本概念的教学我采用较多的是讲解式之外,对于结论性的知识如公式、性质之类的我采用较多的就是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掌握(a×b)×c=a×(b×c),我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这个公式的形成。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以及在此方式中包含的交流探讨的学习方法,使学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进行交流找到其助力有效学习的途径。在合作探索完成后,再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范例论证,以使同学能从更广泛、更具普遍性的事例中总结出结果,由此得到预期安排的效果实现当然,对于难度较大的结论如圆面积公式、圆锥体积公式的得来我们还应创建平台让学生合作去经历猜想推理发现归纳和验证过程,以科学探究方式引导他们去发现蕴含在文本之中的数学新知这样就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就有了充足的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学习的机会,而且主体性得到激发,课堂也更活跃有效果。实践证明,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突破难点不仅能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还可以使难点化解得到集体智慧的支持,得到集体合力,使化解更具实效性,更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实现生活化教学

让生活之水融进课堂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做法,其通道就是问题情境。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要求一线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分析学生数学现实的前提下创设有助于他们自主或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受趣激、受思诱而学习。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使数学更加接近现实和贴近生活,使教学内容披上生活的外衣而更有价值。特别是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式的“改装”,使其成为“热点”、“焦点”的话题,更能让学生不得不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问题进行独立或合作式地探索,比如说“可能性”教学,老师可以在实施前利用社会上“摸奖”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先可以从中奖的几率开始,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使这个热点问题与课本中的新知自觉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对其进行生活化思想和思维的培养,取得更好的高效课堂创建成效。

四、课堂练习内容要多样化

“双减”落实的课堂体现就是在课堂练习环节有了较大变化。不同施教者即使实施的是相同内容的教学,由于教学手段不同,侧重点不同,其效果也是不同的,与之相关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也就有了差别。但在同一个教师的课堂中由于易受思维定势和教学习惯影响,往往难以改变练习内容的选择和形式设计。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实施应面向学生生活、社会等时空开放要求,这样的要求无疑给了实施者更大的实践创新空间。体现在课堂练习的设置上也就有了更多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更利于新颖性的增强。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多种设计探究,采用基础题、拓展题、开放性题、竞赛题等多种类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同时也将课堂练习变成学生手工制作、网络练习、小实验的探索平台。这样的课堂既改了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模式又通过展示和动手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易受到学生参与。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比拼活动,更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而展开角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是教师专业素养、学科知识和对教学的深入钻研以及精心设计下的结果。在面对数学课时越来越少的背景下我们又要完成原来同样多的教学任务就必须积极探策寻略,利用新手段、新方法去获取更高效的创造方法,使其变成现实惠及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梅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之我见[J].教育学文摘2013年

[2]陈红森,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9年。


点击次数:19  发布日期:2022/8/1 15:46:2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