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这里生根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个案分析马者女
教育在这里生根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个案分析
甘肃省华亭市东华小学 马者女
作为一个现实的、具有地区特色的全新命题,在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我们现在既不可能回避,也不可能在别处找到可以现学现用的成功经验,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受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从而让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够像本地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我们班的李××是幸运的,她在我们班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正愉快地成长着。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弄清原因
我班三年级学生李××同学,从老家转入我校时,语文、数学双科的成绩都是个位数。对这样一位典型的学困生,我们仔细分析了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发现他学习不佳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第一,该生智力基本正常。但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其学习技能获得和发展的障碍。
第二,该生家长不重视他的文化知识和个人成就,对他教养方式欠妥他心理发展出现明显偏差,促发学习困难。我们在和其家长沟通孩子不写作业时,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笑呵呵地说:“就是不写,我管不住啊!”至此,孩子越发地懒散了。
第三,该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导致他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
第四,孩子的爸爸在煤矿下井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轮到倒班几乎和孩子照不上面,妈妈在饭店打工,只能给孩子做好早餐,其余时间都由奶奶照顾,故,孩子基本上处于无双亲监管的状况。
第五,该生意志不坚强,得过且过,导致不能克服懒惰,在学习生活中陷入“学习成绩差一劣势压抑→失去信心”恶性循环的被动局面。
二、特别关照
应该说,李××同学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孩子,其他孩子10分钟能做好的事,她往往要做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于是就形成了这次作业还没赶来,下次作业已经下发,赶来赶去哪个也没赶完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李××马马虎虎地应应付作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老师便少给他留点作业,使他时完成,另外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我们也对他进行特别关照,只关注他认真的学习态度就行了。实践证明,作业虽然少了,但是了成。因为作业比别人的少,就使他有了一种一定要认真完成的日量。慢慢的,随着她不断地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我们逐渐把她的作业量恢复到了与一般学生等同的水平。虽然我们等待了整整两年,而这时,他已经能够与其他学生一样。
三、因势利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自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心理需特别强烈。这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中的学困生进行教育时更应该因势利导,寻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促他们快速获得成功。
对于李××,我们发现她的体育明显好于其他同学,于是我们和体育老师合作,让她在体育课,运动课,运动会中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为契机激发她在学习上求知欲。而她的进步让我们又一次见证因势利导创造的奇迹。
四、不断鼓励
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的区别是什么?就是一个走在高速公路上,一个尚未到达高速公路。走在高速公路上优秀生,一点燃料就能跑出很远;而走在乡间泥泞小路上的学困生必须多加点儿燃料才能走出困境。燃料就是老师的鼓励。所以,对于李××我们经常给予他真诚的鼓励。
课前,我们鼓励他要做好独立预习;课中,我们鼓励她独立思考;课后,我们鼓励她做好独立练习……
经过一年的教育,李XX仿佛变了一个人,她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这个孩子进步太大,以至于去年寒假,他的家长在拿到孩子的《报告手册》(我们使用的学生学期综合素质报告单)时,都不敢相信孩子取得了数学,语文“双A”的成绩。以前从来都没有和老师打过交道的孩子的父亲,急忙打来电话,问我们:李××的考试成绩是不是真实的?她在考试时是不是抄别人的了?当我们肯定地说“不是”的时候,电话那头传来了他父亲开心的欢笑……
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中的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理应得到关怀、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培养。但是作为进城务工人员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权益最容易被忽视。再过十多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少年儿童都将逐渐长大成人,因此,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对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实施优质的教育,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