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分层策略在数学课堂练习中的实施应用郭清平

分层策略数学课堂练习中的实施应用

 

四川省岳池县高垭小学校  郭清平

 

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外化的一个重要流程。在这个关键流程中我们不能实施“齐步走”要求或“一刀切”的评价而应实施分层设计,分类作业,以满足学力有差异、能力有大小的学生的各自不同学习的作业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分层策略  实施应用

要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就已经是数学教学实施最佳理想的效果了,而且还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想追求对于存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来说就给教学带来了无限难度。但不是没有路径可施,分层施教就是针对此目标应运而来。而课堂练习作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内化知识的重要实践平台我们更要实施分层策略。我们发现,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因个体差异等因素出现了“最近发展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就明显地有了层次差别。为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让各个学力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数学成就感,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刀切”的作业要求而实施分层设计分类作业,以满足学力有差异、能力有大小的学生的各自不同学习的作业需求。那怎样进行分层设计、分类作业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实践与思考。

一、科学分组,这是实施分层策略的前提

跟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情分析基础上一样,实施分层作业也必须进行科学分组,根据“硬件”情况进行设计。学生进行分组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也是我们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方法进行。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从学情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乐于采取的作业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把学生分为 A、 B、C三个层次:A类学生基础好、接纳能力好、主动进取、学习表现突出;B组的同学基本素质比较好,对作业的兴趣感比较浓厚,作业效果一般;C组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没有任何的兴趣,因此他们的作业表现也有待提高。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我是在此基础上,又采取“组员临时搭配,动态分层”的方法,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学习兴趣和进步情况进行临时组合,临时搭配,实行动态分层。这是因为学习效果的好坏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上一节课和下一节课的效果都有较大差异。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多个方面去综合考虑,才能进行有效分组,科学施教。

二、精心设计,这是实施分层策略的关键

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巩固练习中要实施分层作业,也必须进行预先科学设计。

(一)既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又要适当拔高要求。在分层课堂练习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要紧密结合自教的教学内容实际来进行,因为巩固练习环节是为学生消化知识,锻炼能力服务的。同时,我们又要考虑到数学育人的奠基性、实践性,适当拔高要求来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不光有计算的机会、应用的机会、还要有创新思维发展的机会,有在“跳一跳”中摘到数学“桃子”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我们设计的课堂练习这个流程既实现了预期目的又促进了提效提质的实现。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们就不能拘于教材上那些习题要求,可以结合教学主题来开展分层作业,如把题中的“一周”这个条件改为“2小时”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练习。看似一简单改变,但效果已有了很大变化,一是一题变两题,二是思维训练上有了提升,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这样一改变,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得到满足、找到乐趣,促进了各自基本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既要新颖有趣,又要贴近生活。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教师在进行分层设计时,要考虑到中等及以下学生的学习感受,他们因缺乏数学成功感兴趣不浓,对数学存有畏惧心。所以,我们在设计时要力求新颖有趣,做到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尽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觉到数学的趣味丛生和简单实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体性。如在“求最小公倍数”的课堂练习中我安排了这样预设题:张三同学的爷爷拎了一袋鸭蛋去市场卖,有个人问她有多少个蛋时,他说这一篮蛋2个2个地拿多1个;3个3个地拿、4个4个拿、5个5个拿都是多1个。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告诉那个人爷爷袋子里一共有多少个鸭蛋。这样,就把一道求最小公倍数的题就变成生活问题了,学生在讨论出结果后还会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魅力,从而产生兴趣爱上数学。之后,我又适当拓展,把题目这袋鸭蛋个数计算条件改成了“3个3个地拿少2个、4个4个地拿少3个、5个5个地拿少4个”,要求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去思考,结果在鼓励中他们仍然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合理评价,这是实施分层策略的保障

评价是分层练习中促进学生产生学习体验的必不可少手段,是巩固练习提效提质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参与情境和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使他们不断体验到努力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浓度。教师不能因为解决了难度大的题目就表扬优等生而忽略难度较小的后进生,做到平等对待,都应赏识激励。只有他们达到了层次梯度的目标,都应获得相同的“待遇”,不能因为难度有大小而采取“双标”对待。另外,在评价时既要注重个体评价又要对小组评价,如果要对小组评价,应优差搭配,采用合作竞争机制激励,把小组内所有成员获得的成绩视为组成绩,通过组间评比来激励组际发展。

总之,分层策略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特别是我们现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教学,更应注重分层策略的设计与应用来促进提效提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春燕,试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年。

[2]张晓丽,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探讨[J].快乐阅读,2018年。

 


点击次数:23  发布日期:2022/8/1 15:31:5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