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刘建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

陕西省扶风县太白初级中学      刘建平   

    【摘 要】初中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本阶段学生的特点,促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可着重从创设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明确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训练,正确指导学法等方面改善现有的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 键 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济教授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是对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诠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在“如何提高有效性”的问题上,我笔者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究:

   一、明确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点或许有很多,教学中态度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联系,若将这三者有机地综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复述、概括、背诵等,就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背诵全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状物类文章写作可借鉴的范本。教学时从三个维度可以列出三四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而我重点选择了“给课文描绘的五幅画面命名并分别概括其特征”这一目标。从达标过程来看,虽然学生很快就能给五幅画面命名,但概括其特征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字材料进行概括和推敲,这就使学生的求知意识和阅读兴趣趋向了一致。既要对画面概括得名副其实,又要将特点表述得准确巧妙,达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深入思考。这时教师再点拨两个小目标:①画出文中描写性的词语;②根据各段中的修辞句概括出画面的特征。学生就很容易完成中心目标。

语文教材采取的是“选文”的编写方式,无非是例子而已。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对教材进行切合实际的加工改造:一是要紧扣教材的“语文味”,二是要倾听学生、掌握学情:在加工改造教材的过程中,要摆脱习惯性思维,探索教师、教材才、学生多种矛盾运动、发展、联系的可能性,摆脱思维单一性和程式化,避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处理教材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二、注重训练,正确指导学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笔者实践和探究,注重学生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提高

     1、朗读、概述法。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语言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朗读是思想和情感的发声。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支量,如果只是默不作声地看,很难体会到其思想和情感的力度与层次,自然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表现这些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如果能反复朗读,琅琅上口,那么书本上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灵动起来,语言也才真正能鲜活起来。阅读教学的读,有着丰富的形式,除了诵读,还有默读、范读、跟读、齐读、跳读、分角色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根据具体的目的进行适当方式的读,并在读后配以概述,学生能快而准确地理清文章的层次和内容。

2、读写结合法。即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或仿写、或扩写、或续写等,实现读写迁移,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如《鹤群翔空》这篇文章,有众多的叠词和近义词组、整齐的四字词语、描写抒情的美句和写鹤的妙喻,学生完成自读积累后,再做续写练笔:“伤鹤救走之后的命运如何?如果因伤致命,鹤群将举行怎样的‘葬礼’?那场面将是何等悲壮?伤鹤的康复当然离不开伙伴们的精心呵护,其间又充满了多少温馨?”这样,读写迁移,充实了课堂阅读的效果。

    3、问题引导法。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引导,是阅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是引导学生解读文章的最佳方式。新课起始,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精心设计能提挈全文的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要点。例如,教学《背影》,直入新课,出示有联系的三个问题:①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四次出现了“背影”一词,这四个“背影”各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②文中的四个“背影”同题目中的“背影”有什么联系?③用“背影”贯穿全文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涉及课文的线索、内容和主题,蕴含了文章“特征——人物——父子情深”的结构思路,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起着引导、定向作用。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及主旨。

    4、语篇教学法。课文选文都是完整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具体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某些词义,理挈某些句子深含的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形式,词句的学习、文意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过程中进行,通过关键词、议论句、抒情句等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

思考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要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状态,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有新的思路和更优化的做法。

此外,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跳出课堂。阅读教学仅局限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学中,在立足课本的同时,还应跳出课堂。如果能够把课外的一些丰富的信息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我想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内容,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提高。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22/8/1 15:30:4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