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多样化杨 梅
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多样化
四川省岳池县东街小学校 杨梅
摘要:欲使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学提效提质更好地育人,我们就要在否定匠人培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方法,通过多样化的策略开启高效课堂创建。本文探讨了激趣策略、直观策略、任务驱动策略以及过程辅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多样化
教学策略的多样化才是确保课堂教学新颖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学科相通性,也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但需要我们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创新运用。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运用多样化策略来开展教学。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新颖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现行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在信息技术教室中完成的。而在这种教室里的教学与我们常态化的教学又很大的不同,加上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的教授不应该占据太多时间,要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如何在这有限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呢?传统认为就是教师讲,学生练。实践证明,这种培养匠人的实施模式带来的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只有应用多样化的策略才能使其提效提质得以实现。
一、创新导入激趣策略,激活学生认知需求
只有当兴趣变成需要时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欲激发好奇心先得找到他们“兴奋点”。以此为径,才能使学生尽快收心入课。而这个“兴奋点”往往就是学生在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需要的知识。而新课导入在激趣时,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导入中我们同样可以这种方式来点燃学生“兴奋点”以此激发好奇心,进而成为探究兴趣变成“我要学”需要。例如《计算机病毒》的教学导入的实施我们就可以采取从“病毒”二字加以突破,结合生活中的“病毒”引入新课。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来实施。
师:张三今日生病,他说流鼻涕,头痛,发烧,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个啥毛病?
生:感冒了。
师:没错,感冒的原因很多,因为感染了流行性感冒。计算机会不会得病?会不会感冒发烧?
藉由以上所列举的真实事例,使同学对计算机病毒概念有一个初步认知,进而引发他们探究欲望。这样的导入从现实生活引入既自然又符合学生现有认知,能很快将学生卷入到师生互动对话中,而且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能够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事情,让学生沿其之间的内在关系而走进更深层的内容的探寻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呈现,注重过程演示
信息技术教学不能缺少直观策略的应用。由于其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效果,使其在各个专业的老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何况自身效果的实现。在传统的讲授中,老师讲授时间占得过多,大多耗在粉笔、黑板的使用上,使教学过程看起来十分枯燥。而使用直观策略用好多媒体课件来助教就可以使学生的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得到充分地利用,由此而来新鲜感、惊奇感直接引起"情绪"的活跃兴趣的提高,促使学生不得不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复制、剪切、粘贴文件》的教学实施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大屏呈现来演示这种计算机操作,让学生从直观演示中看到什么是复制、什么是剪切和什么是粘贴,并逐步向学生展示了教学中的操作步骤。为了强化复制后粘贴和剪切后粘贴有什么不同我们还可以利用直观策略的另一种形式---动手操作来进行,通过现实中复制和裁剪来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复制后粘贴原来那份还在,而剪切后粘贴原来那份却没有了。这样自然就理解了。在教学中,通过示范和说明,能使学生迅速充分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常常再配合“任务驱动”策略来进行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它既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迅速解决问题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快乐感,又可以提高他们的配合意识、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常常先呈现教师早已备好的作品或提出制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探究制作技术,然后解决问题。这就是“任务驱动”。在这过程中不论是能动手的还是后进学生只要我们给予的“任务”符合他们需要,他们都会积极投入其中,再加之完成任务的奖励诱人,他们主体性就会更加。《图形的复制、旋转》教学中我就在新授环节采取了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实施方式来进行,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对图形操作的一定方法,所以在这课的任务驱动中通过合作力量很快就解决了难题,实现了图形复制和旋转的几种操作方式。
四、加强过程辅导,及时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同学们由于认知有限而有很多问题会向我们教师提出,有一些比较深入,也有一些比较简单,特别是在动手操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他们更有问会提出。小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对于信息技术理解了,他们就有了自信,反之就会发问。作为老师,要加强过程辅导,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有些问题需要简单的交流,有些问题需要直接授法,有些问题需要用其他问题来引导。在辅导时,教师应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避免急躁,或以简单的问题嘲笑、责备学生上课不认真。毕竟辅导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受气的过程。只有激励和教给方法我认为才是过程辅导策略的最有效做法。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应多样化才能使其从此走上提效提质之路。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将其视为简单地“教匠人”,应充分发挥其技术性、生活性、实践操作性强的作用而创新策略,让学生在多样化策略实施中获得更好地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明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8年。
[2]李春波,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究[J].教育学文摘,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