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施丽芹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

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施丽芹   

   摘要:教学情境能够设置直观动态情境,设置想象联想情境,设置激趣悟道情境,设置迁移思考情境,设置启迪心智情境,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热情,融声像动画于一体,艺术地再现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繁复为简明,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消除情感阻隔,点亮思维火花,别有一番新风景。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易于唤起学生的注意,起着提示形象,渲染气氛的作用,引起学生心理和情绪上的共鸣,使学生从传统课堂的可怜的倾听者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学的参与者,从而还给学生一个有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能够充当学习语文的主人角色,自主地学习语文呢?
    创设音乐情境。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情感和美质的积淀,而音乐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其中溶解着各种思想,用音乐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流行歌曲的直白、通俗性,钢琴曲的铿锵有力、奋发向上,二胡的哀婉动人。我们在语文教材中大多可以找到相应的文章与之对应。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将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创设议论情境。课堂讨论是双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促进生生、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组织形式。讨论不是为了讨论,而旨在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从而形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场面,让学生通过参与唇枪舌战的讨论交流,气氛十分活跃,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创设故事情境。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源动力,而人的兴趣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自己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它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于是,我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竞赛情境。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内心中总是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激发竞赛情境。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学习法,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文中的问题及其答案,有的问题课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脑筋想,看谁找得多、快!学生被激发了全部的主动性,紧张的去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创设表演情境。每个学生都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生动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又能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恰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中,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表演课本剧需要在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无处不是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就向我们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考虑与整个教学计划的协调性,才能扬其所长,相得益彰。否则即使教师勤勤恳恳认真备课,尽职尽责完成知识目标,如果学生不配合而没有收获,那么教学即为无效。我们一定要把目光转向学生,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陶然自乐,一定要注意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效益。深刻领悟学生的成就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把握创设教学情境的,让情境教学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寓趣于动的原则,良好的学习效果,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口若悬河的讲授很难达到,这就需要创设一个情趣盎然,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因此,情境的创设就需要体现寓趣于动的原则,就是通过一些朗诵、顺口溜,诗词、游戏、影像资料、竞赛、竞猜、表演、参观访问等教学形式,从而创设具直观性、舞台性、诱惑性、煽情性等特点的教学情境;师生互补的原则,良好的教学活动,应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文化功底、业余爱好和年龄特征,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资源整合,力求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有的教师能将课堂一次又一次掀起高潮,而有的却自始至终难得有一个波澜?其实每个教师都想让课堂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的,只是前者善于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后者却是唱了独角戏,二者的差别关键还是互补性是否体现出来的问题。
    总之,要合理地引入情境,只在情境的种类上下功夫还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教学情境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创设朴实、实用即可,而不必刻意追求形式的新颖独特。创设教学情境关键是要引发学生学习,包含的教学问题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坚决杜绝那种为创而创的、没有价值的情境。

 


点击次数:18  发布日期:2022/8/1 15:27:2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