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杨 靖
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四川省南充市川矿学校 杨 靖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新一代有文化的劳动者,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实现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观念一般指人们对审美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二十一世纪在国际单键中的地位。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而小学音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首先,对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应认真领会。对新的教材应刻苦钻研,新的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音乐跟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音乐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联系在。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当我们把所学的音乐知识综合起来教学时,对音乐教学目的,很多老师就感到困难了,因为很多人难以说清楚音乐教育目的及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人的重要作用,对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决不能说全部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几首歌,懂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巧,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太苍白了,教师只有正确执行大纲,才能从简单学会几首歌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全面面对全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培训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提高。
2.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而学习方法的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由于音乐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随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教学方法也不断随之改进和发展。教学对象的特征不同,也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宣。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下面几种:1讲授法,讲授法又称口授教学法。2、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或进行示性演唱,演奏,或者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演示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3、练习法,练习法是为形成一定技巧,技能,培养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的教学访求,这是音乐教学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总之,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班及和学生个人的特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并结合当地,本校和音乐教师的自向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并把素质教育融于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去。
3.加强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图径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扩大知识领域,培养音乐的兴趣、特长、学校应加强领导,关心活动的开展。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坚持自愿参加与普及提高相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唱队是最常见的课外音乐活动组织形式,学校中应该普遍建立各种合唱队,如各年级的合唱队和全校性合唱队,因为合唱队组建条件不是要求很高,经费设入也不是很大。在排练时,应注意唱歌的基本训练,努力提高队员的表现能力。教师排练时每一首作品都应达到一定标准,注意不能草率,不要频繁调换歌曲。合唱队组建时,人员不宜过多,宜在训练过程中步扩大。还可以组建器乐队,器乐队可以是民乐队,节奏乐队,鼓号队,管乐队,还可以组建舞蹈队,注意课内外的有机配合,培养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使活动经常、持久。
4.经常举行群众性音乐活动
音乐是一门以唱歌、舞蹈、器乐、乐理等为一体舞台表演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各种表演和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举行群众性音乐比赛,可以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唱、奏、跳等动手、动口能力。
歌咏比赛时间可以选择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歌咏比赛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练,除特殊情况外,全班学生应一齐参加演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班上获奖我光荣的思想,在比赛之前,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比赛的和意义,歌咏比赛要结合节日日气氛,如果是建党节,选择的曲目应是以歌唱党的歌曲为主,曲目一首为规定,一首为自选,音乐教师应在演唱技巧和提高表现力等方面给予辅导。做好比赛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学生有年龄差别,最好以同年级班级比赛为宜,各年级分别设奖。评判人员由学校有关教师组成,评比标准应事先公布,比赛结束后,应将评比成绩向全校师生公布,给予优胜班级一定奖励。激励和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从而从比赛后采取开班会的形式,各班级进行讨论,找出唱歌比赛中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学习唱歌方法,为下一次比赛争取更好的成绩。
5.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光荣的,神圣的、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荣誉感,在这种正确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才能淡薄功利,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说明社会对教师提出多样的较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