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毛巧娥
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陕西省眉县李达小学 毛巧娥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探索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算起,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教材和教学方法再好,其教学效果也会很差。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努力做到“四确立”和“五转变”。
“四确立”就是确立以下四种教学理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五转变”就是:①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②由“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启发式教学方法转变;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向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转变;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向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教学转变;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向因材施教转变。
二、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减负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认识简单的路线》,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自己行走的方向;②基本能力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并注意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我们要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和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这样,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精心设计好课堂结构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以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人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教学,体现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