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有动力蒲燕芳
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有动力
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尤拉西镇中心小学 蒲燕芳
摘要: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有动力就必须在加强数学作业质与量上把控,作业评价组织要及时。同时,在课堂实施上要加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和激励评价策略的常态化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完成 有动力
“张某梓,太懒了,今天的数学作业又没完成,课堂作业也还有好几道都没有做,蒲老师,你看怎么办?”一进办公室,数学科代表就跑来向我“告状”。听着这样的“投诉”,我也很是头痛:他真是“懒学生”吗?面对这样的“懒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他真有这么懒吗?他每天语文抄生字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一遇到需要动脑筋的数学题,他就会空在那里,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他懒吧,你看他书上记的笔记,密密麻麻的写了很多,不过全是抄的,每次搞大扫除的时候,最勤快的就是他了。这样的学生会是懒还是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对数学老师有意见?带着这个问题我在进入了再三思考的模式中,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差呀,我惊讶地发现,看来还是懒。
提起这些懒学生,老师们总是咬牙切齿,头都发麻。这种把责怪全落在学生头上的做法的确让学生有些冤,教师作为题目设计者、布置者,你发出来的题目得不到别人支持捧场却完全把“板子”打在学生身上似乎都是不通情理的。要知道,我们老师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活动组织者,学生对我们布置的数学作业不做总是有原因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事实造成之因来加以解决才是正确之道。实践中我们可从这几个方面去加以解决。
一、加强数学作业质与量地把控
首先就是要符合“双减”政策对作业量的控制,不能增量超量,利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抄题、计算,特别是过多的应用实践题目。其次没有站在学生角度考量题目难度。能让学生完成的作业要注重难度把控,过难题目同样给学生带来无限压力,特别连续几道题目都只有咬笔杆,那这样的作业即使再少的量也是让学生喘不过气来的,同样是过重负担。再次,没有在作业布置上按需分配。很多教师喜欢“一刀切”,每个人发放的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全一样,对于处在两个端点的学生都是有害而无益的,特别是学力弱的这一端的学生,他们不但不能完成,甚至连做的勇气都没有。以上三点是造成我们作业得不到学生捧场的重要原因。当分析了这些原因后,再谈到懒学生、学生懒等话题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他们“喊喊冤”,他们并不想成为懒学生的。每一个孩子都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来上学的,孩子对知识又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试问,这样的学生会是懒学生吗?其实,老师布置作业量过多,不具有创造性,比较枯燥,占用了学生课余的本该属于他们自主支配的时间,难道他们不该以厌烦情绪而以示抗吗?所以,从自身找原因,我们才能提高作业设计和布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对我们所布置的作业投以热情。
二、作业评价组织要及时
作业评价主体是学生,但这些主体能真正行动起来离不开教师组织。传统做法是教师一人担当作业批改和检查任务,在倡导新课改的今天才将学生纳入其中,因此,在评价这一块教师不仅要组织更要及时,不及时就是给了学生有偷懒钻空子的机会(当然也是教师不勤的表现)。我们可以试想,学生的作业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得好与不好一个样,对得多错得多一个样,那这样的作业评价模式会让学生有动力去做作业吗?从某种角度说是我们教师给了学生滋生懒的心理的机会和“沃土”,是我们教师懒造成了学生懒,让他们在无意中获得了不做作业的习惯的培养。这样的习惯培养容易改正难,非得有不寻常的策略才能予以纠正。
三、加强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动力生成的原因。有了强烈的学数学的兴趣只有就会延伸到做数学作业上去。要让学生对我们布置的数学作业产生强烈的完成兴趣就必须在课堂上就加强他们学数学兴趣的培养,使之乐于做作业。传统数学教学,很多教师采取单线传输的方式,让学生持久成为知识容器,这种在“一言堂”背景下的数学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业反而一直被动应付着,这样的教与学是通过强制与管压形成关系的,学生当然也无所谓兴趣的了。而在倡导主体理念的当前,教师必须在主导者角色上创新实施策略,尽可能地利用新颖有趣、生动有“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提效提质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在生活化、直观化、甚至游戏化、故事化的情境中自然学得开心快乐。有了这种快乐作情绪力量,他们在数学课堂的拓展---作业上自然就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去进行,有了更充足的动力去完成。
四、注重作业过程激励评价
人不激不奋,要让学生积极完成我们布置的作业就必须让他们得到他们内心需要的东西,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就是肯定和表扬。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需求,对于我们很多数学教师来说却是吝惜得很,不愿给、不常给,常只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投入赞许的目光而对作业较差者总是以责备和体罚相对,这样的做法在新课改的今天是非常不允许的做法。今天倡导满足教学需求的新的评价方式,不只是在每次期末考试后采取定期评价而应是注重过程的不定期评价。课堂是不定期评价具体落实的最常见平台,在这里应该有很多赞美的声音响起,发自内心的肯定洋溢。所以,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激励评价作为一种组织手段投入到教学展开中,让学生受激而奋,奋起学习信心,奋起作业完成的动力生成。
总之,让学生有动力去完成我们设计布置出来的作业是需要讲究方法的,不能只顾我“抛球”,至于你能不能接到球就看你的造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作为数学教师,这两个方面我们都要研究,都要去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陈翠珍,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J].中小学教育,2017年。
[2]郑红梅,如何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J].课堂内外,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