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实施杨 洁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实施
四川省岳池县洗马小学校 杨洁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重计算轻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中得以生成,由于其目标明确,有时代感,故而迅速被广泛应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这种方法,落实这种理念,体现了教者的新课改的实践精神和全面为学生发展的教学决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实施
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担当着不仅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为主体的“四基”目标达成还要肩负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重任。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时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新教育,把数学学科优势和创新教育的追逐目标很好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开发应用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资源,使其兑现培养责任,担当起奠基作用,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聊聊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创新教育。
一、培养学生创新勇气,增强创新信心
信心是学习之帆,勇气是克服困难之耐力。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就必须使之具有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当这两者都具备时,他们才能勇于开拓,奋发向上,有坚韧顽强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力、顽强的意识和毅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人格特征。所以,在探寻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呵护,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使之更成熟,有新意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实践中,我们只要适当引导爱动脑筋的学生提出不同看法,鼓励有不同意见、有不同声音。并通过及时表扬,让学生潜在的创造主体性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得以保护和发挥,从而有勇气和信心去参与数学学习和实践,并创新解决方法,让数学问题以更优的方式得到化解,这就是创新教育目的,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要有这种意识,并进行实践,使课堂与众不同,纵向也有很大差别,彰显新颖性,提升有效性。
二、创设新奇有趣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手段,数学学科是载体,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埋单。因此,我们拓展创新教育模式,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开启教育,让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激发。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不是正处于形象直观思维阶段学生一努力就可突破的学习障碍,需要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生成的动力来支撑。再加上新知识的掌握是个漫长的内化过程,是旧知与新知在碰撞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时仍然要遵循教学认知规则和尊重因材施教原则,要在学生原有认知上强化唤醒和鼓励,通过以旧引新策略应用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渴望。这样他们主体性就会变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而促使思维去探索,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我们就不能急于解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而盲目施教,正确的做法应该在初步感知后出示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任意三角形、正五边形、圆这五个平面图形做一做“思维放松”,接着问:“你先猜猜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让学生讨论,我们请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阐述理由,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到,其观点“它看似象轴对称图形,但它没有对称轴,不可能完全重合。”这时候学生心中就有疑问了,老师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种探究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创新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极运转而促进创新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引导拓展应用新知,促进创新发现
创新,离不开已有知识,离不开自身经验。也就是说,创新不是突发奇想,总有一定基础相联系。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加以联系并进行问题解决,从共同点和不同处两个方面去应用,从而发现新途径,获得新思考。例如,在“乘法分配律”学习之后,很多学生明了其计算方法,也获得过程转换。但课即将结束时,出了个拓展思考题25×(20-2)和25×20-25×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发现。结果,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答案相同。由此他们认为乘法分配律不仅在和相乘中可以应用在差相乘过程中同样适合。这样的拓展应用新知,需要教师顺势引导,与当天所学的新知相联系,鼓励学生从不同点找到共性规律,这同样是思维创新的一种表现。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学生找共同点,其实从近似共同之处的描述中找不到各自特征的不同点仍然非常重要。
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培养自创能力
创新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天然方式,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尝试性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因此,每当课堂练习拓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问题解决实践中找到更切乎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层次性,不能因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而忘记了“人人都要获得良好数学教育”这个大目标的实现,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数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而应用创新教育,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动力。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效果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竞争力。故而,作为执教者的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教育,尽量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发现问题,自己探索总结得出规律,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创造的信心、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黄正明,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创新教育之我见[J].教育前沿,2019年。
[2]张永富,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之我见[J].读写算,2019年。